秦楚之际月表·原文及翻译·司马迁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秦楚之际月表·原文及翻译·司马迁

来源: 作文大全2022-03-09 10:46:19
导读:出自:司马迁   【题解】此文是《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的序文。“表”是《史记》中的一个体例,年代无从考证的称为“世表”,可以考证的叫做“年表”,所述的历史阶段变...

出自:司马迁      

【题解】

此文是《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的序文。“表”是《史记》中的一个体例,年代无从考证的称为“世表”,可以考证的叫做“年表”,所述的历史阶段变化十分剧烈的就是“月表”。本文所述的就是秦汉之际的历史剧变。自项羽灭秦,至刘邦建立汉朝,不过短短五年光阴,中间却经历了三次政权嬗变:秦亡、楚兴、汉立,此文表达了在战乱纷争之际,唯有圣人才能承命而一统天下的道理。

【原文】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1];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2],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3],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4]。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5],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6],销锋镝[7],豪杰[8],维万世之安[9]。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10],乡秦之禁[11],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注释】

[1]陈涉:又名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2]践:登。祚(zuò):帝位。

[3]嬗(shàn):变更。

[4]亟(jí):急促。

[5]洽(qià):润泽。

[6]堕:通“隳”,毁坏。

[7]镝(dí):箭头。

[8](chú):通“锄”,铲除。

[9]维:思考,计度。

[10]轶:超过。

[11]乡:通“向”,从前。

【翻译】

太史公研读了有关秦楚之际的记载,说:最早对秦国发难,起于陈涉;用残暴的手段灭亡秦朝,出自项羽之手;拨乱反正,诛除暴虐,平定海内,最终登上帝位,则完成于汉家。在五年时间里,发号施令的人更换了三个,自有人类以来,还未曾有受天命像这样急促的。

从前虞舜、夏禹兴起的时候,他们积累善行和功德的时间都长达数十年之久,恩德遍泽于百姓,他们还得先代行君主的政事,经过上天的考验,然后才正式登上帝位。商汤和周武王王业的成就,是从他们的祖先契和后稷时就开始了,他们的祖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仁德,坚持按照道义做事,这样过了十几代,到了武王的时候,才有了未曾约定就有八百诸侯到孟津会盟的盛大场面,但武王还嫌时机不够成熟;又经过一段时间,商汤才放逐了夏桀,武王才诛杀了殷纣。秦国自襄公时兴起,在文公、穆公时强大的国力便体现了出来,献公、孝公以后,逐渐蚕食六国,前后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到了秦始皇即位的时候,才得以兼并六国诸侯。像虞、夏、商、周一样世代积累德行,像秦国这样世代使用武力,不断进行扩张才能取得天下,可见统一天下是如此艰难!

秦始皇称帝以后,担心诸侯的存在会造成战乱不休,于是没有分封一尺的土地,还拆毁名城,销毁兵器,铲除豪杰之士,希望以此来保持万代的帝业,但是,帝业的兴起,却来自于民间,各地豪杰联合起来攻打秦朝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夏、商、周三代。从前秦朝所设下的禁令,这时却恰好成为帮助那些贤人排除灭秦困难的助力。所以天下的贤士豪杰奋发而起,称雄天下,怎么能说没有封土便不能成就王业呢?这就是书传上所讲的大圣人吧?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大圣人,谁又能受得起这样的天命而成就帝业呢?

【解读】

此文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洗净。首段总起一笔,以简约的笔法正面描写秦楚之际的三次嬗变。这段文字虽短,却是对历史剧变的高度概括,既叙清了演变的脉络,又突出了重点人物,文字鲜活而生动。次段追述夏、商、周、秦的历史,得出了“盖一统若斯之难也”的结论。这段的作用在于为末段做铺垫。末段写秦朝不施行仁政,结果导致群雄并起,最终得到天下的是无权无势的刘邦,以此说明汉朝得天下之容易,也与次段“盖一统若斯之难也”作比较,突出了圣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