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原文及翻译·苏轼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放鹤亭记·原文及翻译·苏轼

来源: 作文大全2021-11-12 21:37:20
导读:出自:苏轼   【题解】这篇文章是苏轼在徐州做知府时写的。本文先叙述放鹤亭的由来、四周的景色,然后又说国君纵酒好鹤会导致亡国,而隐士纵酒好鹤却可以怡情自娱。作者...

出自:苏轼      

【题解】

这篇文章是苏轼在徐州做知府时写的。本文先叙述放鹤亭的由来、四周的景色,然后又说国君纵酒好鹤会导致亡国,而隐士纵酒好鹤却可以怡情自娱。作者通过此文,表达的是*自在的隐逸乐趣。

【原文】

熙宁十年秋[1],彭城大水[2]。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3],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4],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5]:“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6],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7],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8]。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9],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注释】

[1]熙宁:宋神宗年号。

[2]彭城:今江苏徐州。

[3]陂(bēi):水边。

[4]傃(sù):向。

[5]挹(yì):酌。

[6]九皋:沼泽。

[7]狎(xiá):亲近。

[8]卫懿公好鹤:春秋时卫懿公养鹤成癖,不理朝政。后北狄挥戈南下,直逼卫国。他若无其事,仍在宫中观鹤舞、听鹤鸣。狄人打入卫国境内,他*与北狄大战于荥泽,*惨败,懿公被活捉。

[9]涧:水流。

【翻译】

熙宁十年秋,彭城发了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被水淹到了房门的一半。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大水落去,山人迁到了故居的东边,东山的脚下。登高远望,发现了一个奇异的地方,于是在那里修建起一座亭子。彭城那里的山,山冈、山岭四面合抱,隐隐约约的像个大圆圈,惟独缺了西边的一面,而山人的亭子,正好在那个缺口之上。春夏之交,这里草木繁茂,与天相接;秋月落白、冬雪覆盖之下,地方千里变成浑然一色。风起雨落、明暗交替之间,景物瞬息万变。山人有两只鹤,驯服而且善于飞翔,早晨的时候向着西山的缺口将它们放飞,任凭它们*往来,它们或者站在水边田里,或者飞翔在云气之上,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就朝着东山飞回来,因此,这座亭子被命名为“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望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取乐。他常常酌酒给山人并告诉他说:“你知道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背北的君位,也是不会拿去交换的。《易经》上说:‘鹤在隐蔽幽深的地方鸣叫,小鹤就会随声应和。’《诗经》上说:‘鹤在沼泽的深处鸣叫,它的叫声能传到九天之上。’大概是鹤这种动物性情清高而又散漫悠闲,很是超然于尘世之外,所以作《易经》、《诗经》的人常用它来比拟贤人、君子。有德的隐士,亲近它并且玩赏它,应当是有益而无害的,然而卫懿公却因为好鹤而亡了国。周公作了《酒诰》,卫武公作了《抑》以为劝戒,认为使人迷乱荒废,疏于朝政国事的东西,没有再比酒更厉害的了,可是刘伶、阮籍之类的人,却因为酒而成全了他们秉性的纯真,并且名传于后世。唉!面南背北的君主,即使是清高闲逸得如鹤一样,还不能去喜好,喜好了就会亡国。而山林中遁世的隐者们,即使是像酒一样让人意乱神迷、荒废疏怠的东西,也可以不被它所损害,何况是鹤呢?从这件事上看来,做君主的快乐和做隐士的快乐是不能同日而语啊!”

山人听了这番话高兴地笑着说:“正是这个道理啊!”于是我作了放鹤、招鹤的歌,歌词中说:“鹤向西山的缺口飞去,高飞俯瞰选择安适的地方。翻然收起翅膀,好像准备降落下来,忽然像是看到了什么,又矫健地冲向长空。它一天到晚生活在山涧与峡谷的中间啊,口啄青苔而脚踏白石。鹤归来啊,飞到东山的北面。东山下面有人啊,戴着黄帽子,穿着草鞋,身披着葛衣在抚琴。自己耕种食物自己吃啊,剩下的让你吃个饱。回来吧,回来吧,西山那个地方不可以久留。”

【解读】

本文文字精约,写景处特征突出;叙事处简明清晰;引用典故能切中当今;用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抒情达意,格调轻松*,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