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李世民:越虚心越得人心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11.4 李世民:越虚心越得人心

来源: 作文大全2022-05-17 11:12:18
导读:【李世民其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他原本是经过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两个兄弟之后夺的皇位,可以说是有违人伦的,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勤政一爱一民、...

【李世民其人】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他原本是经过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两个兄弟之后夺的皇位,可以说是有违人伦的,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勤政民、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大肚能容,为繁荣的唐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贞观之治就是他的杰作,而《贞观政要》至今还 是很多人研究、讨论的热点。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在攻克长安之前,李世民在太原起兵,父亲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没有兑现当日的诺言。

随着唐朝的稳固,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开始联合排挤李世民。李世民为人沉稳,喜欢招纳有识之士,在他的门下已经有了一大批人才。而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为了把握住秦王李世民的兵马,李建成向父亲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但是他的想法已经被李世民看穿。

626年7月2日,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两人走到临湖殿,发觉情势有异,急忙往回跑。但这时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据史料记载,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就这样,李世民踩着两位兄弟的首登上了大唐的皇位。

登基之后,他重用了原来太子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谏诤,不惧人情世故,太宗就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专门提意见。孜孜不倦是房玄龄的特点,只要是他知道的事情,没有不办的。太宗任用房玄龄为中书令,掌管国家的军令、政令,阐明帝事。李靖出去能带兵,入朝能为相,文才武略兼备。太宗就任用李靖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全国刑法和徒隶、勾覆、关禁,李靖的才华和胆识都可以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还 有虞世南、王珪、马周等大批名相,组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名臣集”。

【李世民名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解读:国君如同船,百姓如同水。水能托载船行驶,也能把船吞没。这句话体现了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被水吞没的皇帝,所以兢兢业业治理国家。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解读:照镜子可以整理衣服,读历史可以明白兴衰之理,通过与别人的对比可以明白得失。太宗一直以魏征等大臣为镜子,来看自己的得失,这样才能不断调整,避免错误。

【李世民故事】

好领导会用人

贞观四年,在与大臣萧瑀讨论隋文帝杨坚的时候,唐太宗曾问萧瑀:“隋文帝何如主也?”大臣萧瑀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虽非仁明,亦是励之主。”

唐太宗不以为然。在他看来,隋文帝不肯信任百司,什么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到头来忙得不可开,还 是没有办好。他说:“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纳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唐太宗深谙最高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广任贤良,高居深视,而不是身代百官,君行臣职,为己所不宜为,劳己所不必劳。他不仅自己遵从这样的观点,对房玄龄、杜如晦也如此要求。贞观二年他曾责备两个人太劳苦,没有时间做到“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赏罚分明,说一不二

太宗与群臣一起商讨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等人的爵位田邑,并且命陈叔达在宫殿下公布。太宗说:“我分等级排列你们的功劳赏赐,要是有不妥的地方,你们只管说出来。”听了这话,各位将领开始为自己争功,议论不休,一场好好的庆功宴眼看就要被砸了。

这时候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只是耍耍笔杆子,现在功劳却在我之上,我心里不服。”

太宗笑了笑,立即正色说道:“叔父虽然首先响应义旗举兵,但这也是为了消灾吧。据我所知,您也就打了两次仗,一次叔父面对敌军全军覆没;还 有一次刘黑闼再次纠集余部,叔父丢兵弃甲,望风脱逃。而房玄龄等人,留在大军中为战事尽心竭力,从来没有临阵脱逃一说,大唐的山才得以安定。他们的功劳自然应该在叔父之上。您是皇亲,我不会吝惜赏赐,但不可徇私情滥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

太宗的一席话马上赢得了其他人的认可。众位将领说:“陛下如此公正,即使对皇叔淮安王也不徇私情,我们这些人怎么敢不安本分呢!”于是本来议论纷纷的群臣都变得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