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这里也有乐趣”的,我发现有两类人。
一类是充满好奇心的小孩。
一次几家人结伴去一个因瀑布而出名的风景区。人多,烦于等电瓶车,就商量好走路去瀑布,还能顺便欣赏沿途的风景。
路边有个卖竹筒饭的少数民族姑娘。
“妈妈!这个饭好有趣哦!我要!”同行的三岁小女孩山山一上路就两眼放光。“有趣的还在后边呢!走”她妈拉着她便走。
“那位姐姐的衣服也好有趣哦!”
“她和我们不一样。你以后就明白了!”生怕她赖在这里不走,她妈赶紧敷衍过去。
“妈妈,那朵白花花好有趣!”“妈妈,那块小石头也好有趣!”于路中,山山每隔一会儿就要求妈妈停下来。“大部队”没法往前走,她妈被弄得很尴尬,只好把她抱起来,不敢放下。
“妈妈,那边的草丛也好有趣……”
另一类是情感丰富的文人墨客。
“诗精绝工致,古体尤高”的柳宗元是一位善于发现乐趣的诗人。诗人,有诗意之人,自然可从平平常常的景物中写出令自己快乐的东西来。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绝对感叹过:“此地亦有乐也!”顺利地做官,对古代读书人来说是一大幸事,固然有“乐”。无奈被贬,善于发现的子厚找到了“闻水声,如鸣珮环”的小石潭——这鲜有人至的小潭也不逊色于名胜吧!他又看见了“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这风骨总比官老爷们超然些吧!“这里也有乐趣”使柳河东平静下自己的心,当了位好小官。
文字风格深婉清丽的醉翁欧阳修,仕途较顺,仍经常感叹:“此地岂无乐?”“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的暮春西湖能吸引他的眼球;“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成了他与民同乐之地……
经常说“这里也有乐趣”的人越来越少了。是因为现在的“诗人”不多了?还是因为“孩子”太少了罢?其实两者只是作者按本身意愿以点盖面的说法。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无束缚、留心生活,单单纯纯、洒洒脱脱。前者是无智的,如:孩子、疯子、*;后者有大智慧,如: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哲学家。有大智时仍有无智时的表现,“这里也有乐趣”简单地成就了大智之人。
说白了,“这里也有乐趣”是一种始终保持好奇心与爱的人生态度。在多数人为金钱忙得焦头烂额的现代社会,“这里也有乐趣”能使人的脑袋冷却一会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这里也有乐趣!”希望有一天你能指着一件过目百遍的东西叹出这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