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在饭店吃饭的时候,我撕下裹在筷子外面的塑料薄膜,往垃圾桶扔去,本来以为很轻松,谁知道到它居然牢牢地吸在我的手上。这是为什么呀?我又疑惑,又害怕,就用力抖动手,试图把它甩掉,可就是做不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弄掉。
姐姐在一旁看到了,哈哈大笑。“别害怕,这是静电!”“电还分静的和动的吗?”“是呀,静止不动的电荷就是静电。用水冲一下就行了。”
吃完饭,回家上网好好查了查,静电的知识还真不少呢!
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静电分正静电和负静电。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
静电遇水就失效,这是真的吗?为此,我做了一组实验。我先撕一些纸屑放桌子上,接着拿一把塑料尺子在头上摩擦几下凑近纸屑,这时纸屑就会吸附在尺子上;然后我又把这个塑料尺子沾了一点水,在头上摩擦几下凑近纸屑,结果纸屑并没有吸附。这是为什么呢?我问了问姐姐,原来因为水是良好的静电导体,能快速释放静电。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的例子呢。化纤、毛料的衣服在脱下时,会发出呲呲的声音,同时还会发出亮光。在干燥的天气里,人体也容易带上静电,当接触门把手等金属物体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人手会有麻麻的感觉。有时,用梳子梳头发,会发现总也梳不顺,其实也是静电在做怪。我以前听过的富兰克林引雷电的故事,其实天上的雷电正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碰撞发生的激烈放电现象。
静电虽然无处不在,也可以设法消除。其实对付静电,我们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防”:尽量不穿化纤的衣服,穿全棉的衣服。“放”:可以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比如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另外,勤洗澡、勤换衣服,也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
这时,我的疑问又来了,是什么导致静电的大小呢?我查阅了书籍,书上告诉我:物质里有容易产生正电和产生负电的东西,正负离得越远,也就容易产生静电。全棉的衣服离得最近,所以最不容易产生电。
静电对我们有很大的危害呢。静电的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与空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就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
不过,静电也不是一无是处。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净化空气,都是利用了静电的性质。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就能让它为人类服务。
关于静电的知识,我总结了一下: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在转移过程中只能转移核外的电子,原子核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