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一切都是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吧!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长征作文60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篇一:长征作文600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红军长征的理解也不断产生着变化。
小时候,曾听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时什么都不懂的我,对长征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爷爷问这问那。“爷爷,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啊?”“那是因为红军要摆脱*军队的包围和追击呀!”“*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去追击红军?”……那时的我还是太小,不懂得红军的苦。
之后,我上了小学。再次听老师讲起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有那么多的问题了。那时我对红军长征的原委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懂得了红军长征辛苦,他们翻过无数座大山,越过无数条大河,行进了25000里才到达目的地。在这期间,红军进行了380余次战争,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军数百个团。自从我了解了红军的宏伟事迹,便由衷地对红军的英勇无畏而崇拜佩服不已。
直到今天,再次想起红军长征的故事,又有了新的体会。体现在红军们身上的各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在这漫漫的长征路上,红军们什么困难没有遇到过?枪林弹雨、急流险滩、挨冻受饿、病魔缠身……但在面对这些困难险阻时,红军们并没有畏怯、退缩,而是坚强地去面对,咬着牙闯过难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因为红军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才使长征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我们也应该学习红军长征的精神,面对困难,从容的面对,不放弃,勇敢的闯过去,就会取得成功。
从革命的方面来说,红军长征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红军长征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赞颂的。
篇二:长征作文600
长征——是红军为了打破*军队的第五次围剿,在*的指挥与领导下,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是,长征路上,有多少个生命消失了?又有多少个人坚持到最后呢?
在红军战士中,有一位“贾婆婆”,是红四方面军妇女工兵营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叫贾德福。其实她并不大,只有二十七岁。在长征时,无论爬雪山,还是过草地,她总是背着几十斤重的粮食和一口大铁锅,甚至在负伤的时候,她也不同意让其他同志来帮她背。大家都很尊敬她,所以喊她“贾婆婆”。最后,“贾婆婆”因为长期劳累倒在了长征的路上。“贾婆婆”的事例难道不是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的真实写照吗?
万里长征,坚苦卓绝,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冰天雪地的雪山,使多少人长眠于此;荒凉潮湿的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但他们没有放弃!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由于经不起挫折的考验,最终失败。革命志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挫折更大,他们面对着生死的考验,他们不怕牺牲自己,给全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我想: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勇于面对挫折,勇于向挫折挑战,就算是失败了,又算得了什么?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多教训,不断地充实自己。
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为更好的建设*现代化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长征作文60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站在*故居前,不由得想起*《七律·长征》中的诗句,眼前也仿佛看到了红军叔叔在长征时那种英勇无畏的画面,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在庆祝长征取得胜利八十周年的同时,我们又该怎样把这份长征精神传承下去呢?有的同学说:“现在又不用去爬雪山过草地;又没有那时候的战争。我们还有必要发扬长征精神吗?”是的,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像那时候“穿不暖,吃不饱”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你看,有的同学在家做一点小事就直叫“累死了”;而我们的很多父母也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什么活都不准我们做:一看见孩子做点事,就立马抢过来:“快去看书、做作业,这些事不需要你做,你只要认真读书就行了!”可是亲爱的家长们,你们可曾想过:连一点小事都干不了的孩子,如果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碰到困难了会怎么办呢?他们就会放弃!
现在我们所缺乏的不正是红军战士那种面对困难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吗?长征途中,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了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胜利!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不是想让大家用双脚去走那漫长而又长远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的精神!
步入新世纪的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去克服困难;用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向上的激情,焕发坚不可摧的力量吗?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