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是一部相当接近中国式生活、中国式被幸福的一片电视剧。看着这部电视剧,总让人不自觉地想起身边的那些说说笑笑、吵吵闹闹。甚至还有对自己家里许多孩提时的记忆。都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事实不幸的家庭是一样的,而幸福的家庭却是各有各的幸福的不同。
在老马家,身为一家之主的马一毛,做着一份菜市场卖肉的工作。马一毛的老婆胡根睇,在里弄的生产组工作。再加上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这样的一家五口人。在马一毛没被*成“坏分子”前,虽然生活过得很清贫,但还算幸福。
在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有喜、有悲、有泪也有笑。此刻,我的脑海里还一直在思考这部影片中的其中几个问题。不管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还是八十年代,身为中国人,如果无权、无官,只是一个小老百姓,如老马家如此困顿贫穷的生活是一直都有存在的;同样的,属于中国人愚蠢思想、荒唐也一直都有存在。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把“*”后期“坏份子”的生活状态,到出国热、下海热、经商热、文凭热,包括倒卖国库券、广州走私等细节充分地展现出时代特性。也正是这些环节,构成了中国电视剧中少有的“大剧风格”。回顾这多年来,中国有出过几部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又有几部能挖得这么深,这么贴近民生的?所以,即使当我在看此剧时发现有些纰漏,道具有点“穿越”,但与全剧比起来,这些瑕疵无伤大雅,几乎让我忽略不计。
在改革开放之前,那时候的人是纯洁的,很少有私心杂念。这一点也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马一毛为了让孩子们吃饱一点,偷拿了点猪下水。吃是吃饱了,可是良心上却过不去了,结果就过上了担心吊胆的日子。最后因为那点猪下水还是被扣上了坏分子的帽子。于是,一家人都跟着抬不起头来,也由此影响了一家人的命运。这也反应出了那个时代的愚蠢与荒唐。
这部片子里最让我感动的人只有一个——莫文辉。我理解他,为何不敢违背姑姑的意见,因为他穷怕了。父母在*中双双自杀,留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活在没有任何希望的人世间,而远在海外的姑姑就是他唯一翻本的希望,他太害怕那种没有希望的苦日子了。我感动他,在有钱后千方百计地帮助马拉家人,对她们一家人的好,数十年如一日。我感动他,对马拉的用情之深。不管马拉用什么样的方式折磨他,讽刺他、嘲弄他,他都一如既往的包容。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马拉,这辈子只许我对你好,不许你对我好。在剧情中我喜欢的人除了莫文辉还有马风和建国,因为他们知道珍惜,也懂爱。最让我讨厌的人排在马拉后面的是马鸣。虽然最后他是一个好父母官,但这好的有点过头了,不真实。其次是在他的感情上,令人发指。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它的幸福到底在哪里?男主人马一毛的幸福是盼望孩子们个个有出息。马鸣与马风,一个是好学、瞻前顾后;一个是简单、讲义气、冲动。马风的冲动让他在外风雨飘泊那么多年,吃了不少的苦。马鸣的幸福是厚道。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老马家是备受宠爱、备受关注。而马拉的幸福却是歇斯底里的。该剧中若问我有没有讨厌的人物,那么马拉就是首当其冲。自从跟莫文辉的恋爱失败,赶着八十年代的出国热去了日本,回到上海之后就再没见她心平气和地跟人讲话。而歇斯底里的马拉却能让莫文辉从一而终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马拉的幸福。马风的幸福则是一根筋的。用马一毛的话说,马风就是一个闹祸坯,他干的事情不管对还是错,在别人看来都是不幸福的事情。所以当马拉、莫文辉想用他们自己认为幸福的方式去帮助马风,却成了马风的痛苦。在马风的幸福观里,他认为开出租车就是他的幸福生活,跟老婆孩子在一起就是他的幸福生活,守着老妈,守着那个旧院子,平平淡淡的就是幸福的生活。
幸福与不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老马家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有对幸福生活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同时也告诉了观众,幸福是不同的,幸福是各有各的幸福,幸福是为自己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