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了费了好大劲才下载下来的20年前老电一影《青春万岁》,不由得眼里就泪珠滚滚了。其实《青春万岁》这部小说我已经看过两遍了,情节都烂熟于胸了。可是看电一影还 是动情了。
是啊,能不动情吗?那洋溢着的、喷薄欲出的青春活力、关于理想与追求、生活与友谊的描述,是每一个在心底里向往真、善、美的青年人所不能不怦然动心的。我清晰的记得当年我在学校里是怎样苦苦寻觅这本小说的:从图书馆的第一排书架起,不厌其烦的一架架找,在狭窄的书柜间穿梭往返一上午都不能如愿,又跑到水院的分馆去,终于从一摞看不出面目的旧书里找到了这本书,已经残破不堪,没有封面和封底,可我依然如获至宝般,立刻借走了这本破书,以拜佛般崇敬之情认真的看完了这部小说。后来一次去光谷书城时,竟意外的看到了全新的《青春万岁》在书架上,那个狂喜啊,二话不说立刻买下,带回宿舍又欣喜的看了一遍。
也许有人要问,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吸引你呢?问得好,为什么吸引我呢?因为它反映的是我的理想、我的追求——虽然隔了半个世纪。关于青春、关于友谊、关于懵懂的一爱一情和信仰,都能从这里让我得到满足。
我是多么羡慕电一影里那些青春活泼的身影啊!郑波、杨蔷云、李春、呼玛丽……这些新中国的第一批高中生们,她们的生活里充满了一陽一光。她们没有缺钱的忧虑——有国家助学金给每一个人;不会去攀比时尚服饰——她们的生活里有比这重要得多的东西;没有那种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共产主义,这个崇高的信仰让她们每一个人亲密无间;更不会有空虚寂寞、市侩庸俗、自私自利、金钱至上这些如今充斥着我们生活的东西——布尔什维克式的友谊会照亮你心里最一陰一暗的角落!
我相信电一影里的一切如作者王蒙所说都是真实的——因为那是他亲自经历过的时代,一个有可能再也碰不上的时代,真正的盛世。我们这一代,有无比优越的先一烈们所不曾想象得到的先进生活方式和物质条件,可是似乎一精一神与物质不可得兼。报刊上说是五千年一遇的中华盛世,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自己清楚这是个怎么样的时代!庸俗、浅薄充斥着感官;权钱追逐是社会“核心价值”;个人奋斗是优秀品质,而共产主义早已是衰老的妇人,门庭冷落了。所以才会有那些矿难、暗娼、腐败、学术浮躁、虚伪的一交一际……
我是多么向往电一影里那群女高中生的生活啊!回想自己的高中,何曾有过这般景象?对于她们,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 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一温一暖的心……
而对于我,只有紧张的考试,考不上大学是废人的训导,残酷的竞争,以及充斥身边的,时常被人谈起的无聊的玄幻、言情小说。电一影里梦幻般的生活是我一直向往,也一直明确的知道我不会拥有的生活。然而也唯如此,才让我更加疯狂的迷恋于她。
电一影里那群姑一娘一,放到今天,一定会被众多的淑女们目为怪人。是啊,在那个时代里,在共产主义新风的熏陶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妇女在各个领域里都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从作家、医生到工程师、教师,甚至部门领导,随处都是巾帼不让须眉。所以杨蔷云才会想到报考地质学院。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女一性一会有如此大规模的参与社会建设。而如今呢?去看看社会现状就知道,又回到了男权时代,顽固的大男子主义抬头,把一度活跃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女一性一又赶回了家中,剩给女一性一的工作,大多是前台接待或者后台文秘。而众多的新一代女一性一却也甘心于这种地位,只想找个有钱人,嫁了就完了,就算是完成了一个女人来到这世上的使命(这是我某天在所里乘坐电梯时听到的)。
悲哀啊悲哀。当女一性一自己都把自己放在附庸的地位上时,还 有什么理由去指责重男轻女呢?而在人类的历史上,只有前苏联和曾经的中国这些*国家曾经让女一性一真正的走出玩一偶之家的家门,真正的拥有过社会的话语权。所以郑波、杨蔷云、李春她们才会畅想着去当数学家、地质勘探队员等职业,会和男孩子一样热衷打球、滑冰——共产主义社会里从来就不曾有过一性一别分工的意识。而现在的女一性一,却那么服帖的自动选择一性一别分工,还 视为理所当然。以天生的弱者身份自一慰——真不知道是谁的悲哀,社会还 是女一性一自己?
扯远了,这里不是要谈妇女问题,却因为这群女子高中的学生而扯到了这上面——毕竟共产主义是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要解决我们社会中的矛盾,最终还 是要靠共产主义,这是我不变的信仰。
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重一温一这种一浪一漫而壮丽的青春,让人热血沸腾的青春,可以与她们一切放声吟唱:“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