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暮雨,杨柳西风,时间总是乘人不备之时,悄然流逝,就像那个仿佛在昨天一般的2016,如今却被如流的光阴,封存在记忆的岁月里,回首2016,总是有许许多多的往事,值得我们品味,每次,总会有不一样的味道。
记得那时去看岁寒三友——竹梅松,本人比较喜欢竹子,他们没有寒梅的香韵,没有青松的傲岸,却是人间常翠的知音。记得王维那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借着这明月竹林,来表达淡泊世外,不为名声所累,不为权势所缚的高雅品质。苏轼的那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更是道出了,他的起起落落的人生。他选择一片山水灵逸之地,载竹种竹,与竹为伴。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是道出了竹屹立在巍峨青山之间,扎根在坚韧的岩石中,纵然风吹雨飘,依旧百折不回。
踏雪寻梅,好像是我宿命的约定。我慢慢拾级而上,在梅香中*穿行,那种感觉,你又怎么会管得那烦心的成绩呢?“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只春。”雪中的一支寒梅,在寻梦者的眼里却演绎了最美好的生命的乐章。“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的曲折,如同陆游的坚毅,正因如此,这位大诗人才因为梅花的,别有韵致而显得更加高傲深沉。
其实松,是我一直都没有读懂的一张音符,知道了诗句更是少之又少。但是他的傲岸悠闲,却是我们,不相而遇的。当然,唐代的大师,人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讲述,对松的不一样的那份情感。
三个坚贞不屈的挚友,三个不畏风霜的君子,三个含笑比力的隐士,在千古流传的文章里,轻松讲述了他们苦乐与共的年华。记着有一句话是这样讲述岁寒三友的:飞雪迎春,天地人和,为我一点梅心,半阕竹韵,几剪松骨,抒写风流时岁,长歌盛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