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文学 读书笔记 高中高一 8300字
字 数: 83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一
作文网提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见到您特别亲切,因为您是上帝,只有您不断的访问我们,我们才会有动力做得更好!谢谢您的支持!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一8300字的作文,题目为:《*文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书名:亲近*文学
作者:黄武忠
出版社:九歌
整理者:好心人阿生
第一辑 回顾文坛
◆ 剪不断的文化脐带-五四运动与日据*新文学的发展
壹、新文学的滥觞
*新文学运动在日据时代后半期从民国9年(1920)《*青年》创刊至民国34年(1945)*光复为止。
(一)萌芽时期(1920-1923)
民国9年以留日学生为主组织「*青年会」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指责文言文有三种弊害主张使用白话文。此一时期的主要杂志《*青年》、《*》、《*民报》。
(二)发展时期(1924-1932)
1、白话文论战:反对白话文者不少而张我军在《*新民报》发表〈新文学运动的意义〉一文以「白话文学的建设*语的改造」为口号积极主张建设*文学。白话作品有张我军诗集《乱恋之都》和小说《*新民报》买彩票赖和小说《斗热闹》、《一杆称仔》等。
2、新旧文学论战:在北平念过书的张我军受「中国新文化运动」洗礼呼吁*青年应排除旧诗及八股文期能学以致用。旧文学*簿弱居于颓势。
3、*话文论战:黄石辉主张「用*话做文用*话做诗用*话做小说用*话做歌谣描写*的事物」及郭秋生提出「以现行的汉字为工具来创造*话文」的主张才引起「*话文争论」通称「乡士文学论争」。
(三)蓬勃时期(1933-1937)
「*文艺联盟」发行《*文艺》。此期发表园地多作品大量出笼重要作品有:张文环的〈父之颜〉入选《*公报》;龙瑛宗的〈植有木瓜的小溪〉入选《改造》之佳作。
(四)战乱时期(1938-1945)
日本提倡皇民化运动*新文学运动也受影响渐趋式微进入末期。有两本重要杂志《文艺*》由西川满(日本人编辑多日本人)所创;《*文学》则由不满西川满的*人张文环所创此刊于32年10月废刊发行《*文艺》(成员多为*人)。
贰、新文学运动的理论基础
一是受到「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激荡二是受到世界文学思潮的冲击的影响。新文学运动的急先锋─张我军专文介绍胡适之所谓的「八不主义」:
1、言之有物
2、不摹仿古人
3、须讲求文法
4、不做无病之呻吟
5、务去滥调套语
6、不用典
7、不讲对仗
8、不避俗字俗语
张我军提出的两项重要主张:
1、白话文的建设
2、*语的改造
参、新文学作品的特色
1、抗日意识浓烈:例如赖和小说《斗热闹》、杨逵的《送报夫》、龙瑛宗的《植有木瓜的小溪》。
2、反顽固反封建:郭水潭的得奖作品〈某男人的日记〉。
3、民族乡土色彩浓厚:赖和曾被誉为「树起乡土文学旗帜的第一人」。
4、整理发扬民间文学:李献章编印的《*民间文学集》
◆ 日据时代*新文学的情感
张我军先生说:「*的文学乃中国文学的一支流。本流发生了什么影响、变迁则支流也自然而然的随之而影响、变迁这是必然的道理。」
1、阻隔不断的民族情感
2、乡亲互卫的同胞情感
3、源于大地的乡土情感:由于政治情况的特殊有皇民化的贵族文学亦有潮流影响的普罗文学使*文学陷入困境有人便提倡「第三文学的路线」《南音》杂志中有一段话「……第三文学须是脚立*的大地头顶*的苍窥不事模仿不赴流行非*人的血和肉创作出来不可。……用我们的历史、风土、人情来写贵族与普罗以外的第三文学。」
◆ 抗战时期*地区的文学活动
参、抗战时期*地区之新文学活动
民国32年2月11日举行第一回*文学赏受奖的是滨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西川满的〈赤嵌记〉、张文环的〈夜猿〉。
肆、抗战时期*地区之重要作家及作品
此期因皇民化运动压制中文写作作品几乎全是日文多刊于《文艺*》、《*文学》、《*文艺》战时唯有的三本刊物上。
1、张文环
嘉义县梅山乡人民国21年3月结合东京留学生组织「*艺术研究会」创刊《福尔摩沙杂志》。因不满西川满之作风创刊《*文学》与《文艺*》分庭抗礼。民国32年以〈夜猿〉短篇小说获得「皇民奉公会」所颁的*文学奖。同年张文环的作品〈阉鸡〉由林博秋改篇为台语的二幕六场的话剧于台北永乐座公演创下*话剧史上划时代的成功。
作品以小说居多有:〈艺妲之家〉、〈论语与鸡〉、〈夜猿〉、〈顿语〉、〈阉鸡〉、〈地方生活〉、〈迷儿〉、〈云之中〉。
2、吕赫若
本名石堆台中潭子人。其小说〈牛车〉发表于日本《文学评论》杂志声名大噪。民国33年出版小说集《清秋》共收入小说:〈清秋〉、〈邻居〉、〈柘榴〉、〈财子寿〉、〈合家平安〉、〈庙庭〉、〈月夜〉等篇。
3、龙瑛宗
本名刘荣宗生于新竹州竹东郡北埔庄。透过日本文字接触到世界文学熟读莫泊桑、佐拉、福楼拜、契诃夫、杜斯妥也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名家作品。在26岁的年纪就以处女作〈植有木瓜的小镇〉获得《改造》县赏小说的佳作。
民国30年被推荐参加「第一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此时期重要的小说有:〈村姑逝矣〉、〈邂逅〉、〈白色山脉〉、〈崖上的男人〉、〈造烟草〉、〈不知道的幸福〉、〈龙舌兰与月〉、〈莲雾的庭院〉、〈歌〉等。
4、杨云萍
本名杨友濂笔名有云萍、云萍生等台北士林人。民国14年与其友人江梦合办《人人杂志》为日据下的*新文学提供一个可贵的园地。经过20年的努力在民国32年出版日文诗集《山河》。此时期的诗作有:
5、王昶雄
本名王荣生生于淡水镇九坎街。就读于日本大学文学系不久转入日本大齿学系攻读民国31年齿学系毕业后回淡水开牙科诊所。重要的作品有中篇小说:〈淡水河的涟漪〉、〈奔流〉、〈梨园之歌〉、〈镜子〉。短篇小说:〈回头姑娘〉、〈流浪记〉、〈小丑的叹气〉、〈两个女郎〉等多篇。〈奔流〉一作曾被选入民国32年的《*小说选》(同时尚搜有龙瑛宗的〈不知道的幸福〉、杨逵的〈泥娃娃〉、吕赫若的〈风水〉、张文环的〈迷儿〉、〈媳妇〉)。
6、叶石涛
台南市人。17岁两年写了一篇约二万字的小说〈妈祖祭〉参加《*文学》的小说征奖初选通过却连佳作也没获得。接着写了一篇〈正台谭〉寄给西川满编的《文艺*》也未被刊登。
民国32年应聘当《文艺*》编辑才发表了〈林君寄来的信〉、〈春怨〉于该刊。民国33年辞去编辑工作回到台南立人国校当教师。
此时期有许多日人作家活跃于*文坛尚有多位*作家如:黄得时、杨逵、巫永福、吴新荣、林精镠、水荫萍、邱淳光、邱炳南、周金波、陈火泉等人。
伍、抗战时期*新文学作品之特色
尖锐的*精神:赖和、陈虚谷等。至于杨守愚、杨逵、杨华等作人的作品除尖锐的*精神外已有*倾向。
1、趋向人性的探讨:如张文环写〈阉鸡〉揭露了人性的弱点-自私自利而吕赫若写〈财子寿〉反映当时女人的悲剧也反映当时地主剥削农长工的情景。
2、手法趋向隐喻或反说:王昶雄写〈奔流〉。
3、附和时局的「战争协力」:陈火泉的中篇小说〈道〉。
◆ 日据时代重要的文学社团
社团
起迄时间
成立地点
成立宗旨(简述)
发起人、要员
主要活动
历史定位
新民会:会员皆东京留学生
民9-19年
东京
专为研讨*所有应予革新之事项以图谋文化之向上为目的
会长:林献堂
副会长:蔡惠如
《*青年》《*》《*民报》合并于《*新民报》
《*民报》登载张我军文章〈糟糕的*人〉引发「新旧文学之争」。
*文化协会
民10-16年
台北
以助长*文化之发达为目的
总理:林献堂
发刊会报、举办各种讲习会、文化剧运动、美台团(放影片)
*非武力抗日三大主力:*议会设置运动、*文化协会、*青年杂志
南音社
民20-21年
台中
怎样才能使思想、文艺普遍化鼓励创作
庄垂胜、叶荣钟、赖和……
《南音》半月刊。开辟「*话文」专栏是乡土文学论战的大本营
可贵作品:懒云(赖和)写了〈归家〉、〈惹事〉一吼(周定山)写了〈老成党〉赤子写了〈擦鞋匠〉
*艺术研究会
民20-23年
日本东京
以图*文学及艺术的向上为目的
苏维雄、魏上春、张文环……
《福尔摩沙》发刊
能用西洋近代文学的方法创作文学和推进文学运动
*文艺协会
民22-24年
台北松江楼
谋*文艺的健全发达为目的
郭秋生、黄得时、王诗琅、廖汉臣……
发行《先锋部队》杂志推出《*新文学出路的探究》专辑
注意到民间文学的发展和保存。《先发部部》和《第一线》杂志均以白话文写作。后来「*文艺联盟」成立。
*文艺联盟
民23-25年
台中
联络*文艺同志互相图课谋亲睦以振兴*文艺
北部:黄纯青等。中部:赖庆等。南部郭水潭等
在日本东京及*三处成立支部。《*文艺》杂志创刊
《*文艺》以台中为中心网罗了全岛作家。*新文学运动至此渐脱政治联系走向纯文学的境界
风车诗社
民24-25年
台南
主知的「现代诗」叙情。以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宣言奉为创作的圭臬
台人:杨炽昌等。日人:户田房子等
《风车诗刊》创刊为不定期刊物
*最早引进超现实主义的诗刊。可能是日据时唯一有组织的现代诗社。作品少有政治色彩
*文艺家协会
民29-32年
台北
促进*地区文艺之向上发展、会员互助亲睦
日籍教授、政官、台人:张文环、蓝荫鼎等
创办《*文艺》杂志全部以日文创作
与《*文学》同为战时仅存的文艺社团。日*的御用社团。唱「大东亚民族」、或「皇民奉公」等口号。
启文社
民30-32年
台北
与「文艺*」分庭抗礼
张文环、王昶雄等
发行《*文学》杂志
内容偏重于我国民族色彩及本省之乡土人情
第二辑 亲近文学
◆ 日据下的小民悲歌-赖和新文学作品试论
赖和小档案:本名赖河常用笔名有懒云、甫三、走街先等*彰化人民国前18年(公元1894)4月25日生拜师黄其伟先生学汉文。
16岁考入台北医学校就读。
28岁加入*文化协会并当选理事。
30岁第一次被捕入狱不久即出狱。
32岁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斗闹热〉接着又发表〈一杆称仔〉此后常有白话小说发表。
50岁民国32年1月31日因病逝世。其作品有旧诗、新诗、小说等大部分作品已收入《赖和全集》(明潭出版社)一书中。
赖和的旧文学有很深的基础。他白话小说给*新文学的白话文创作树立了一个典范。对*新文学的开拓实具有领导性的重要地位。现列举三家之说以供参考:
王锦江(王诗琅)说:「……说他是培育了*新文学的父亲或母亲恐怕更为恰当。」
朱石峰说:「懒云先不不但足以许为*新文学之父也是杨逵君把中文作品介绍到*文坛的第一人。贯穿于他的文学作品中的精神是一种为地上的正义而奋斗的精神。」
杨守愚说:「……当时如果没有一位懒云氏那样既有创作上的天才又有对新文学事业推展抱联热情和决心的人来担当、领导这个时期并担任这一艘*新文学的大船的舵手……。」
赖和的文学成就便是写实的手法、理性的反抗、乡土的色彩、人道的关怀等四大特色。
壹、写实的手法
读他的作品会让人感到有时像看纪录片一样。如〈一杆称仔〉中焰得参的遭遇呈显著被殖民者的悲苦与殖民者的丑陋嘴脸。赖和下笔时只顾故事的真实可感不顾文字的扭劣与优美与否?如〈归家〉作品忠于当时的生活习惯、信仰与社会状况。使作品本身带有几分的历史意味王诗琅说他是个「无畏无惧不欺不诈地正确表现了*现实的作家。」
贰、理性的反抗
他似乎把创作当作理性的行为文字显得很简洁很准确而没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参、乡土的色彩
由于对士地的眷恋产生乡土的热爱在〈流离曲〉一诗中赖和这样写着:
不可知的前途
暗黑得路痕不见
眼前此世界
破坏得石荒沙乱
这一片砂石荒埔
就是命之父母
一这片砂石荒埔
就是生之源泉。
叶石涛曾说:「他替本省乡士文学竖起了第一面旗帜并且决定了此后本省籍作家应走的方向。」
肆、人道的关怀
除反抗强权的压抑外对市井小民流露联无限关怀。关怀社会同情穷困小民之外他本人行医济世便是本着人道胸怀去对待患者穷困者来看病不但免费治疗有时甚至于借款给患者。因此虽然身为医生于死后竟然是债台高筑。
林边说:「他不赋予人物固定的思想和行为他只是以悲悯的胸怀呈现出人物与环境间的各种可能性这是赖和文学的最大成就。」
衡量赖和的文学成就绝不是以他作品形式艺术来断定优劣而是以他作品容所蕴涵的高贵精神奠定他在*新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心绪茫然萧瑟里-初探杨守愚的小说世界
杨守愚、陈满盈(虚谷)、杨笑侬(杨树德)、赖和等人同是彰化旧诗社「应社」的诗友。与赖和相交至深因此其作品受到赖和的影响坚持写实传统记录社会的众生相。其文学作品之多可能是日据时期作家中最多的一位。
本名杨松茂另有笔名村老、翔、洋、y生、静香轩主人等民国前7年(1905)3月9日生*彰化人。曾参加「彰化新剧社」、「*文艺联盟」等文艺社团。小说作品成就最高约有38短篇小说取材相当广泛。
杨守愚小说中的三大特色是:
1、地主与佃农间的纠葛。例如:〈醉〉
2、失业者的悲苦。例如:〈一群失业的人〉、〈元宵〉
3、小民的穷困之描述。例如:〈鸳鸯〉
杨守愚的小说作品给人感觉最深刻的就是「贫穷」的气氛。
◆ 人生的说理者-王鼎钧的散文风貌
他具有评论家敏锐的观察与细密的组织能力深刻地洞悉事理。散文浪漫情柔文字细腻优美扣人心弦形成他-「从容中的严密精綀中的变化」-的散文风格。
王鼎钧的著作甚丰计有:《文路》、《小说技巧举隅》、《广播写作》、《讲理》、《人生观察》、《长短调》、《短篇小说透视》、《世事与棋》、《文艺批评》、《单身汉的体温》、《情人眼》、《文艺与传播》、《开放的人生》、《王鼎钧自选集》、《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灵感》、《碎琉璃》、《文学种籽》、《海水天涯中国人》等20余书。
直到他写完中篇小说〈伶仃脚〉、〈秋水〉之后才奠定了他写作的基础。他的散文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理性说明阶段
2、感情浪漫阶段
3、理性谈道理阶段
4、理性与感性交融阶段
◆ 有个性而不耍个性-罗兰的散文风貌
王鼎钧先生评罗兰为:「她是一位平和开朗的作家其散文很少感伤更不激愤坦坦荡荡风和日丽而情趣盎然此一风格似无第二人。」
罗兰原名靳佩芬河北省宁河县人毕业于河北省立女师。民国37年只身来台从事广播工作与音乐教育多年为一成功的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及教育工作者。曾获中山文艺奖、广播金钟奖著作等身其作品有:《罗兰小语》四辑、《罗兰散文》七辑。罗兰小说五册:《罗兰小说集》、《花晨集》、《绿色小屋》、《西风古道斜阳》、《飘雪的春天》。另外有有声散文《歌与春及花》、《诗歌剧济公传》……等。
罗兰说:「当我寂寞、忧愁、烦闷或紧张、焦虑、疲乏的时候只要翻阅几首我所喜爱的诗即可得到安慰或支持。」又说:「我想假如一个人一开始就为了想发表或赚稿费而写东中『写作』对他就一定是一项苦差。但假如您只为了『捕捉你心情的剎那』而写『写作』对你就纯然是一种自己灵魂的探索是对世间事物真理的寻觅。」
罗兰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写作方式。她参加「散文的飨宴」座谈提出从事文学创作必须具备七种力即:1、思考力 2、观察力 3、感受力 4、联想力 5、活力 6、表达力 7、特立独行的能力
◆ 文学领域的拓宽者-子敏散文试论
夏祖丽曾如此形容他:「这就是子敏一个典型的中国书生的样子。」
子敏本名林良福建同安县人。民国13年(1924)10月10日生。6岁以前住日本神户6岁从日本回国居住厦门至今子敏仍把厦门当作是他的第一故乡。民国35年子敏到了*在国语推行委员会后来国语日报成立便转入国语日报工作主编儿童副刊开始儿童文学创作迄今。子敏说:「一个作家为孩子写书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这种「为孩子写书」的坚定信念三十余年来共写了160余册儿童文学作品;他写给大人的就少了些到目前只有7册:《小太阳》、《和谐人生》、《在月光下织绵》、《陌生的引力》、《乡情》、《认识自己》、《浅语的艺术》。
壹、和平乐观的人生态度
子敏经历过大时代的洗礼有着离乱逃难的悲苦经验。可贵的是当他写自己的时候宛如在诉说别人的故事毫无情绪化的激动笔触完全客观的叙述。夏祖丽说:「在子敏的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多半是美好、积极、乐观的……。他认为人与人是可以和谐生存的……。」廖宏文也曾提到:「子敏有一颗世人遗落已久的『童心』。他无论说理、叙事、写人、描景或抒情总是用一种纯洁真挚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子敏曾提示我们不能忘记圣经里两句有名的关于「爱的定义:「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轻易发怒。」。
贰、散文人间味的写作观
子敏的文字是相当白话的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有成语出现。他的白话经过锻炼字句在平淡中有甘味、有着「豪华落尽见真纯」的生趣他似乎反对「文学辞藻论」。另外子敏提出散文人间味的写作观即是:「有意的拿平凡的日常生活做题做写作题材然后以文学的态度来处理这些题材。这个新的发展往往使散文洋溢着动人的人间味。」
参、纯熟的文字运用技巧
1、无限开展的艺术
2、生动要素的掌握:有三项(1)起落 (2)详略 (3)表里
3、颜色感官音乐节奏感的捕捉:
子敏本身很重视听觉与视觉的捕捉。在《陌生的吸引力》书序中说:「文学的妙境应该是可以用视觉同时也可以用听觉来捕捉的。不然的话那就是一种『文学的损失』。」
子敏说:「我有我自己的『文学理想』我看得见深埋在自己心中的理想像看得见深埋在地底下的金矿。我应该是一个专心挖的矿夫。」
◆ 论洪醒夫的小说
风格的建立不易但是并非无「法」即所谓的方法。笔者以为建立风格最直接的方法有二:一是文字二是题材。所谓「文字」是作家创作的语言有独创之处如王文兴、王祯和等都是因为文字用法特界而树立自己的风格。所谓「题材」是作家的取材角度或层面亦有独到之处如杨青矗写工人、李昂专门探讨男女间的性爱问题、黄春明写乡下小人物等形成「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独特风格。
关于洪醒夫的作品李乔说:「他(洪醒夫)对语言非常讲究他文字所表现的力量也就特别强烈。他刚出文坛没多久我甚至就认为他是年轻一代中文字相当成功的一个可入张爱玲、白先勇、陈映真等前辈的行列。」郑清文也说:「他的文学特点便是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些人物虽然微不足道却是曾经生活在*农村的人物。」文字在优美洗之外加上了乡土扑拙的自然美感。他共有《黑面庆仔》、《市井传奇》、《田庄人》三册短篇小说另中篇〈无赖〉未完成即因车祸丧生。他笔下的穷人都穷得有骨气、穷得正正当当、清清白白且穷得相当感人如〈猪哥旺仔〉、〈跛脚天助和他的牛〉、〈金树坐在方坑前〉、〈父亲大人〉。
洪醒夫的小说中刻画出*农民-甚至于整个中国农民的共同性格可归纳为三种:
1、宿命
2、隐忍
3、悲苦
西方哲人有句话说:「作家写作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诞爱。」洪醒夫就是为爱而写的作家。
第三辑 速写作家
◆ 侠骨柔情-郑羽书印象
游枝好士:「郑羽书是个勇敢负责的女作家。她笔下的人物和记述的事情全都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作品大致可分报导和创作小说两大类。有:《揭开大学女生的私生活》、《时髦行业》、《我见我思话东瀛》、《医生太太的秘秘密》、《谁来关心我》、《女人眼中的世界》、《绿水无痕》、《追寻.飘梦》、《无风有浪》、《天伦梦回》、《风沙中的儿女》、《后街情》等书。也许是因为流言之故写完《后街情》后称这部作品是嫽笔下社会写实小说的告别作。
◆ 为人作嫁-刘春城印象
刘春城*花莲人民国31年生师大国文系毕业。已出版传记:《爱土地的人-黄春明前传》、《慈云悠悠-达进法师八十自述》长篇小说:《不结仔》另《海少年》正在*时报连载中。吴锦发说:「刘春城是瑢年崛起*文坛的一个特别的名字他科班出身创作与理论兼擅小说、传记、益导、评论、新诗、散文都写……。肯定一个作家描绘本土文化乃是天经地义责无旁贷。」
◆ 车过妈祖田-陈雨航印象
陈雨航*省花莲人民国38年生国立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戏剧组)毕业。亮轩说:「陈雨航的创作发表的并不多一则是他年轻恐白对自己的鞭策很严再则看他的取材经营显然他很费周折不是俯拾成文的那种才子作风。」小说集:《策马入林》、《天下第一捕快》。曾以〈去白鸡彼日〉入选63年年度小说选〈黄昏出击〉入选65年年度小说选、〈最后一场演出〉入选66年年度小说选。《策马入林》这篇小说后有改编成电影。
◆ 无诗也无歌-彭瑞金印象
彭瑞金民国年生于新竹县北埔乡*师范学院毕业。作品以评论为主散见各报章杂志着有评论集:《泥土的香味》编有《一九八七*小说选》……。关于大众对文学批评的冷漠彭瑞金说:「……我无意孤芳自赏倒也可以无怨无悔、耐得住踽踽独行的寂寞。」又说:「文学于我不是生活的部分不是休闲、消遣而是生活的全部。」
◆ 散文乾坤袋-阿盛印象
与阿盛认识大概有10年了同样来自*的嘉南平原。1978年那时可说是乡土文学论战后文坛最热闹兴盛的阶段阿盛的两篇不同的散文刊登在联合、中时两大副刊上被两大报视为明日之星竞相网罗中时领先一步阿盛进了中国时报。散文作品有:《唱起唐山谣》、《两面鼓》、《行过急水溪》、《绿袖红尘》、《春秋麻黄》。除了写散文也着手写小说〈秀才楼五更鼓〉正在幼师文艺连载。他的创作理念:
「抓住人性作文章。这七个字极重要明乎此才会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我的写作理念正是一句话-天地之间有文章但凡人事皆可观。」
◆ 伴鸟走天涯-刘克襄印象
「鸟人」似乎已然是他的代名词。读他的赏鸟散文除了有助于认识鸟、了解鸟的习性也带来环保的知识是散文的知性之旅。「感性的文章」写来容易「知性的散文」可就难了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也要有流畅引人的叙述。除了写散文外钟情写诗曾以〈快乐的森林〉获得中国时报叙述诗奖〈以最遥远的长河〉一诗获中外文学现代诗奖。诗集有:《漂鸟的故乡》、《存测天岛》、《小鼯鼠的看法》。散文集《旅次札记》、《海鸟的驿站-淡水河四季野鸟观察》、《随鸟走天涯》、《荒野之心》、《消失中的亚热带》、《黄越福尔摩沙-七名外国人在*的旅行》、《*鸟类研究开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