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文:电影芙蓉镇观后感
也是因为谢晋的去世才知道他的成名作芙蓉镇的。整个故事发生在文化大***时期的芙蓉小镇。至于文化大***那黑暗的时代,讲的最多的是初中历史课本。那段***混乱的岁月,我庆幸没有经历过,不过我我清醒的了解,那是一场文化的浩劫。一夜之间,全镇上下,似乎所有的一切都逆转了。勤劳,善良,劳动致富的人们被划为阶级敌人,受到无情的摧残。而人们眼中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却反身成为作威作福的****。男主人公为什么入狱?因为他们去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在无情的摧残下,他们像牲口一样的活下来了,用自己的双眼,又看到了初升的太阳。
以前也听妈妈讲过一些家乡的故事。那个时代,老家也有一户地主的,不过人家是几辈人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基业,对四乡八临的穷人还是很照顾的。文化大***来了,那家也同样逃脱不了女主人公那样的命运,只是因为一个觊觎人家财产的二流子的几句话。几乎所有电影中塑造的地主形象都是欺压乡邻的恶霸,所以我们都会偏见的认为富人都是为富不仁的,不过,经济的分层与道德水准又怎么能够同日而语呢?
第二篇范文:电影芙蓉镇观后感
“天亮了,鬼就不出来了”,在一个人像鬼,鬼似人得时代,天亮了也未必有用,推荐一部电影,芙蓉镇。这是姜文早期的一部电影,故事是从一个买豆腐的芙蓉姐开始的——胡玉音,一个从小出生在一个妓女家庭的旧时代女人,但是在他身上去另外多了比同时代普通人的商业精神,当然是导演的可以安排,但是也许是那个时代的很多数中的一个,所以在聚光灯下才显得那么真实,那么的感人肺腑。文化大***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在那样的一个“阶级斗争”成为“时尚”的社会,似乎多一点生存智慧都是罪过,多一点文化都是累赘(秦书田),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多这一点,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运动”的对象,才有了故事的悲剧。
姜文的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做作因素,整部电影的节奏不紧不慢,很多情节似乎可以预料到后面的故事,但是结果预料的又不是那么的准确,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社会结构还没有定型的社会,一个的“预期”似乎都是多余的。谁能够知道一个看起来貌似傻乎乎的王敦秋成了明天的“王支书”?谁又能知道一个闻名全镇的“芙蓉姐”会变成明天扫街道的呢?更有谁能够知道当年风光不得了的李国香也会成为“破鞋李国香”呢?……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变化,太多的运动。我很欣赏秦书田的一句话,“这是好事,不管红夫妻黑夫妻,只要是夫妻就行了”。他看清了那个世道,看清了运动的真谛,他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者!这样安排是导演可以安排的,在结尾就得到了验证,当从人变成鬼的王支书再次来到芙蓉姐的豆腐摊时候,他还是施舍给这位“靠运动生存的人”一碗米豆腐,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明天运动会不会真的到来。
第三篇范文:芙蓉镇之观后感 作文
芙蓉镇,一部人性的电影。是刘晓庆和姜文在青年才俊的时候拍的。刘晓庆当年的确是一朵让人眼睛一亮的小花。她笑起来是那样的甜美。很让人沉醉……
刘晓庆在影片里扮演一位敢爱敢恨的小女子,为了生活,可以不断的付出,可以那样倔强的生存。姜文在里面扮演一位“黑五类分子”,一位“***的右派分子”。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们的生活是那样的艰难。他们在那样艰难的环境里,他们是勇敢的。他们的内心是强大的。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是打不垮的。既使在扫大街的时候,他们也能那样的坚强,那样的艺术。“一对黑夫妻,一对狗男女”,“活下去,象牲口一样活下去”,我终于明白,人世间最残酷的是***斗争,这么一说了。
犹清晰的记得,那是上高三的时候,天气很冷,外面下着冻雨。我们在教室里冻得打抖,叫苦不己。当时我们的历史老师刘德洋先生就说过,最让人痛苦的不是天气的寒冷,最让人痛苦的是***斗争,最可怕的也是***斗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雨,***的运动。让无数的人不寒而粟,人有时候为了要生存,要变得那样的卑微和萎琐……
天亮了,一切就都好了……
仁者无敌,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了明天,请选择今天努力,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第四篇范文:芙蓉镇观后感
因为老师的要求而搜了芙蓉镇来看,说实在的,一看到它的那种模糊不音的画面,人物造型的粗糙,我立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不过迫于老师的硬性要求,还是硬着头皮去看了。可是看着看着,一种沉重之感慢慢涌上心头,让我忍不状下去。我发现我的眼角竟渐渐模糊了。2个多小时的电影,我没有停顿,随着影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欢笑、哭泣、感动、惋惜。
影片中,主要有这几个人物,卖米豆腐的胡玉音、粮站主任谷燕山、大队书记黎满庚、被化为“右派”的秦书田、“***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我认为,与其说它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是特定时期史实的记录。从中,我深深地感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不易,老百姓谁不想过平静安稳的日子,谁愿意整体搞阶级斗争,可是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不斗争、不搞运动就意味着你反动,意味着别人要斗争你,好好的生活就那样被搅乱了。
在运动面前,考验的是人心、是良心。在被李国香等人诬陷时,谷燕山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良心,他没有为了保住自己而出卖胡玉音。甚至在后来胡玉音和秦书田结婚时,没有人敢来祝福他们,而他是唯一的客人,还给胡玉音和秦书田送了礼物。他是那样的善良,朴实看到社会的乱象,他也迷茫,也怀疑,也失望,也痛心,但是,作为一个老***员他还是选择相信党,他在大雪中痛苦地问着:“完了?”他又回答:“没完!没完!”秦书田听到他的喊叫,说了一句:“人心不死!”对,人心不死!鬼是可怕,但天亮了鬼就出不来了!大队书记黎满庚在思想的挣扎之后,选择将胡玉音的钱上交。也许我们会觉得他太自私了,为了自己的前途竟出卖一直称自己为哥哥的干妹妹。但细想一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有老婆,有三个孩子,为了此事他还跟老婆打了一架,作为丈夫,作为爸爸,他不能不顾自己的家庭。出卖背后是深深的无奈!王秋赦就是一个典型的随波逐流、溜须拍马、惟恐天下不乱的人。他热烈的欢迎运动,并不是有着多高的阶级思想,而是觉得可以从运动中得到好处,所以在影片中他最为人们所不齿,最后他疯了还一边敲着锣一边呼着:“运动了,运动了!”想想他也挺悲哀的,***的变化,特别是那个时代***的变化岂是他所能把握的,溜须拍马终究没有为他带来好处,反而是精神的崩溃、众人的厌恶。一个人可以犯错,但不能失去良心。错可以改正,良心丧失了就会受到人们的唾弃。
影片中另一个让人们厌恶的是李国香。她虽然是党的决议的坚定拥护者,但是她没有认识到当政策本身就是错误的,再坚决执行非但不是为老百姓而是害老百姓。正是因为无数个李国香那样的人,那是的中国才会越来越偏离正确的道路。
在影片中,最感动我的是胡玉音和秦书田的爱情。***的压迫并没能扼杀真挚的爱情,爱情就在两颗心的心心相惜中萌发、成长、坚韧。秦书田大家都叫他“秦癫子”,因为他平时似乎有些傻,但其实他有种大智若愚的感觉,这种大智若愚是看透之后的豁然,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胡玉音本来觉得秦书田是“四类分子”,又为着自己的男人的死而伤心,所以讨厌秦书田。可是随着她和秦书田的相处,随之秦书田对她的默默关心,她感动了,也许也是因为相同的处境让两人更能理解彼此,更懂得珍惜,最终胡玉音爱上了秦书田。爱情要经得起磨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经历了王秋赦对他们种种困难、经历了15年的分离之后,最终他们迎来了平反、迎来了团圆。在他们被抓起来时,秦书田对胡玉音说:“活下去,想牲口一样的活下去!”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似乎有点理解了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人们的迫害。人要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连最基本的或着都成了奢侈,那么*在哪里?*在哪里?人们期望的幸福在哪里?
***风云变幻莫测,人们最终还是迎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很多冤案都得以平反,胡玉音和秦书田等人也包括在内。这让观众在两个小时的沉重之后多多少少感到些欣慰。可是就像胡玉音在听到党要把她的钱换给她时,她向工作人员质问的那样:“还我的钱?可是我的男人呢?你们还我的男人!”这场***运动过去了,可是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伤害多久才能过去?谁又能给那些冤死的人补偿呢?在*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警惕这类***运动的重演呢?
我又觉得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还是蛮幸福的,虽然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不平等,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无可厚非,我们不必为温饱,不必为***运动而担心。社会在一步步前进,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第五篇范文:芙蓉镇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老影片芙蓉镇,它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到很震撼I以说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出了特殊的事情。
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南下老*、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直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他们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结果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曾帮助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连,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因而也被撤职了。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而李国香却被赶*,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
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处处受欺凌。在“文化大***”开始后,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刑3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胡玉音更是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多亏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才救了母子二人的性命。冬去春来,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动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了。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李国香又高升了,而这时运动分子王秋赦已经变成了疯子,他敲着破锣,终日嘶哑着嗓子叫嚷:“运动了,运动了……”
第六篇范文:芙蓉镇观后感
一段沉痛的往事,一段人民不屈的抗争故事。
十年***`少无辜的人民被批判、被揪斗,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人被带上“***知识分子”“富农婆”“反***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被侮辱、被嘲笑,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陷入悲痛命运的深渊。——题语
一个原本和谐的家庭,因赚到了令人嫉妒的钱,盖了令人眼红的新屋,被扣上了“资本主义”的罪名。无中的生有,人心的险恶,却让一个家庭一落千丈。人心的嫉妒,人性的毁灭。所谓的红卫兵,所谓的检察员,难道只谓当那所谓的“人”吗?侮辱为荣,互帮为耻。良心不如一粒沙为了看到同类的毁灭,不择手段!
可是,总有些人,不会被打到。
秦书田,被当作“反社会”分子,被***、嘲笑、侮辱。士可杀,不可辱。在这样一个沉重、灰暗、毫无希望的生活里。他却能乐观地面对悲惨的现实,以坚强不屈抗争。只是扫大街的,却扫出乐趣。黑夫妻、白夫妻,总归是夫妻。即使在艰苦,也要乐观;即使一无所有,也要坚强。坚强的活着,即使像牲口一样的活着!
十年***,打不到农民的脊梁,打不到文人的脊梁,打不倒中华民族的脊梁!
第七篇范文:读芙蓉镇有感
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一溪一河两条水路绕着镇子欢畅流过。每当湖塘水芙蓉竞开或是河岸上木芙蓉斗艳的季节,这五岭山脉的腹地,便颇是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故此,镇子得名“芙蓉镇”。而后十三年的故事,便发生在平静而又混乱的芙蓉镇里。
芙蓉镇是一部灰色的小说,同时也因这灰色保持了难得的优雅与美丽。书中有背叛盟誓的黎满庚,也有坚守承诺的秦书田;有出卖自我的王秋赦,也有忠于良心的胡玉音。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真实与虚假,一一对照又一一平衡。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一个幽灵般的声音在喊。
是怎样的年代,才会有这样沉重的担待?是怎样的性格,才造就了这样坚忍的信念?但那么陌生那么遥远的事情,其实离我们不过三十来年!
回过头张望张望我们的世界,一个多月前的5汶川大地震撼动了整个华夏大地。大灾大难中,年轻一代挺起胸膛,揽下了更多的责任。被舆论评论为“娇气”、“懦弱”的80后、90后带给社会太多太多的感动。黑暗的废墟中,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支撑了整整九天九夜的生命;而生死战场上一张张稚气未脱却满是认真的脸温暖了所有人的心田。 “小雪,你一定要活下去……”的祝福和“让我再救一个,再救一个!”的请求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人性的美好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抵抗着自然发出的怒吼。
如今,芙蓉镇热闹如初,大地的裂痕也在渐渐愈合。人们兜兜转转,历史又翻开了新的篇章。而我们——这群青葱少年,也将继续前行在清馨的时光中……
第八篇范文:电影芙蓉镇观后感
看了电影芙蓉镇之后,一个存在了很久的疑问再次闪现在脑海中,那就是关于价值观的塑造的问题。究竟人的价值观可以被以怎样的程度进行塑造?会最终把一些人塑造成怎样的人?为什么一些人的价值观那么容易被塑造?
芙蓉镇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极“左”路线破坏下的中国农村生活为背景,以女主人公胡玉音的命运为主线,描写了胡玉音、秦书田、王秋赦、李国香等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示了历史转折期***风云和乡镇生活的变迁。电影融人物命运、历史变迁和乡村民情于一体,对广阔的当代农村生活进行了细致的呈现。当然了,这是大的主题,但是我的疑问却并不与这直接相关,我所关注的只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甚至可以说现在仍然存在的一种现象,那就是思想的“连体婴”现象。
这种现象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几十年之内一直比较明显,那就是绝大多数人有着相似的或是共同的或是高度一致的思想,在有着几亿人口的中国居然会存在这样的现象,不可以不说是一个奇迹。芙蓉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那个时代的浓缩版,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那时候的人很单纯,只要是领导说,或是组织给谁冠一个怎样的名号就会影响到这个人的生活,有的是一段时间的,有的甚至是一生的。比如胡玉音、秦书田,一个是“新富农”,一个是“右派”,村人见到胡玉音之后表现就与之前截然不同,都是躲着的或是以一种鄙夷的眼神来看待她,秦书田被批为“右派”所写的宣传标语也会挨到批判,两人在墓地相见的时候,胡玉音甚至是大声斥责驱赶秦书田,骂他是“右派”,更有后来的李国香,先是被红卫兵***,在雨中被淋,后来身份一换,回来之后就是风风光光的,人们对她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如饭店的人都急着去接她,拍马屁。那时候,整个中国都是浮躁的,只要有人挨了***便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有些人参与在***的人群中,但是为什么要***眼前的人?恐怕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所以,他们会说“他是四六分子/右派/走资派”一类的话来自我粉饰。
在那个时代,近乎于所有的思想都被一种思想给组合了起来,每个人有着属于自己的“小思想”,但是,绝大多数思想是相同的,那个时代只有一个腔调,只有一个声音,所以叫起来也会很响亮。但是可悲的是,那个时候的人往往失去了判断力,喊得最凶的声音就是对的,就是自己应该有的声音。
前一段时间的时候,看了一部朝鲜的纪录片,记者问一个外国人,现在的朝鲜与十五年前的中国相比怎样?老外说,远不及十五年前的中国。当记者问及朝鲜民众是否知道不久之后将有美国大使访问朝鲜时,他是这样说的“让我们伟大***教导他”是无知?是狂妄?还是其他?看完整个纪录片顿时觉得好愚昧的国民,***崇拜,盲目排外,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共同的仇恨的对象,共同的奋斗的目标,共同的崇拜的***,共同的话语,共同的行为举止,皆是因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高度相似的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与外界的不断联系,中国人的价值观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开始趋向于多元化,但是并不足以说明多大的问题。比如在统计申办奥运的时候中国人有着极大的热情,近乎于百分之百的人投了赞成票,而欧美国家却大不一样。中国人在这时候,价值观又变得高度的“团结”。
为什么有些人的价值观会那么容易被塑造?就像是一块橡皮泥,没有形状,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可以赋以其任何形状。按理说,世界上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枚叶子,跟何况是人的价值观呢?那么多人,其价值观组合起来该是一个多么丰富的世界啊,可是为什么组成的却是只有一种色调的世界呢?
中国人的价值观在很早很早之前应该就定型了吧,在封建社会甚至是更早的时候社会就为人们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慢慢地处在这个体系中的人在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在被改造着,渐渐地趋于统一,如忠君,如循理,大的价值观之下有属于个人的微不足道的价值观,那是无法与时代为人们构建的价值观相抗衡的。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的思维,人的价值观也是在不断进化的,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进而价值观的统一局面开始解体,直至后来将会变得有些破碎,但是即使再破碎,也会有一个价值观,属于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在约束着人们。但是如果这种时代的价值观规规矩矩的,不去过度干涉人的话,那是无可非议的甚至是大有裨益的,比如爱国的思想,比如团结的思想;但是如果这种时代的价值观绑架了个人的价值观并进行奴役的话,那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非大善必大恶。
不管如何,不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