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离乡的路:篇一】
车轮在飞驰,卷携着情感阵阵涌动。
这是一条西安通往家乡黄陵的高速公路,看着一个又一个路标,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近乡情更怯”。我今年十五岁,从六岁到现今是我生命里一个重要的十年。
六岁到十岁,我在家乡读小学。那时的我是一条小鱼,在家乡的小溪里玩闹。我知道家乡有最清澈的河流,有最古老的松柏,有最新鲜的空气,有最美妙的鹅卵石,有最勤劳的人民,我更知道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墓坐落于此。
周末闲来无事,我常钻进小林子里玩耍。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听溪水长流,看鱼虾嬉戏,。清风徐来,奏起林间叶的笛歌,送来百花淡淡的芳香,吹散头顶苍穹连绵的云朵。再惬意中小憩,独留阳光暖暖,梦境连连。
十一岁那年,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穿梭于西安和家乡之间。那时的我是一只渴望展翅的鸟,认为家乡的天已不再广阔。我希望考到西安的一所学校读初中,寻找自己的天地。
我如愿以偿地踏上了离乡的路,眼前似乎有光明的未来。
站在宽阔的校门口,望着面积是家乡学校面积几倍的校园,草滩上足球在跃动,处处可见的花草映入眼帘。此刻,完美无瑕的家乡形象轰然倒塌,家乡在一瞬间变得无比卑微。
十二岁、十三岁,我在学海中遨游,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战越勇。住进了二十一层的新家,这是我从未想过的高度。闲暇时会去热闹的游乐场,会去高档的餐厅。城市的乐趣与家乡的完全不同,我享受着新鲜的一切,似乎已忘记自己是家乡的孩子。
十三岁,我成了一名初三的学生,我转到了一所全省最好的学校,激烈的竞争让我措手不及,而爸妈的工作却突然也忙了起来。最终,家乡的外婆来照顾我。
外婆不会用微波炉,不会做牛排,不习惯邻里间互相不交谈,不习惯到处是高楼林立。外婆最终回了家乡,我最终沉默。外婆是家乡的一棵老树,深深扎根于家乡的土壤,几十载吸收着自然的养料,散发着家乡最淳朴的热情。而我到城市两年,竟全然忘记了家乡,忘记了最真切的自然的味道,忘记了没有喧闹的呼吸,忘记了家乡是自己的血脉。
时间飞逝,现今的我是十五岁的我,终于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觉悟,品尝着那苦涩的乡愁。
车子已停在家乡的土地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听声声爆竹响,看万家灯火明,依旧熟悉的街道,依旧熟悉的树木,依旧熟悉的年味。家乡没有变呀!还是温暖与热情。
进了家门,热气腾腾。爷爷奶奶,大姑二姑,哥哥姐姐都在,奶奶紧紧拉住我的手,问吃问穿,问苦不苦,问累不累,爷爷得了脑梗,一见我只是止不住的大哭。我翻看着一被奶奶摸得起了卷的相册,那里面是从我出生起的一张张照片,背景是家乡的山清水秀。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仰望夜空中烟火缤纷,终于明白世间最美的地方叫做家乡。
六岁到十五岁,一个领悟家乡的十年。领悟到苦涩的乡愁,领悟到无论外面多么繁华,勿忘家乡本真的自我,领悟到踏遍世界独有家乡温暖的真谛。
十年,我是家乡之子;百年,我亦将如此。
【踏上离乡的路:篇二】
“走,不走,走,不走,走……随着红彤彤的花瓣片片落在脚下黄橙橙的土地上,孕育着我们世世代代亲人的一个下村庄里,飘啊,飘啊,仿佛长了翅膀,飞向那遥远的一个叫大西北的地方。
母亲银白的发丝、满是皱纹的脸柔柔地诉说着对我的叮咛与关爱,父亲为顶起这个家而弯曲的脊背、古铜色的脸庞坚定地诉说着对我的祝福与期望。我爱他们,但我将离开,去一个遥远的叫大西北的地方。
我将远行,远离养我、育我、爱我的父母,远离儿时一同嬉戏的伙伴,远离浓荫一片,垂柳如丝的林阴小路,远离林子里紫幽幽、甜滋滋的桑葚,远离盛着自在的小鱼的水沟与池塘,远离一望无垠的,我莫名地爱了多年的希望的田野。风中伴着这里才有的气息。这里才有的味道,这里才有的那种故土情。我将远离承载着我无限记忆、无限渴望的故乡。抓一把故乡温柔的黄土,我发誓,要做个女强人。
汽笛长鸣,我踏上了远行的旅程。
此地又是一翻景象。
大西北的风的确是烈了些,甚是刺骨了些;大西北的沙确是多了些,甚是猛了些;大西北的荒草确是高了些,甚是密了些……但是,这也是祖国的土地,这里也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承载着青年心中永不落的太阳。
故乡是我的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确是我们炎皇子孙共有的大家,是我们的先辈,后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故乡确是需要繁荣,而祖国更需要发展富强。多年的闭关锁国,让我的祖国孤立的存在;多年的备受侵略与压迫,使我的祖国无奈地地挣扎着;多年的反抗、奋斗,我的祖国渐渐展露笑容,渐渐恢复生机。而如今,正是发展的好时机,大西北富起来,祖国便会更加光彩夺目了。祖国需要我去哪里,我就要义不容辞的去,绝不回头。
整顿好住处,夹着公文包,我大阔步地走向我的工作岗位,大阔步走向祖国的未来,面带微笑。
点评:本文的特点,在于充满了激情,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大量使用长句,排比句式,语言精练,增加了文章的魅力。表达出了对祖国由衷的热爱之情,更抒发了她自愿为祖国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以及新一代青年的“壮志豪情。”热爱家乡,为了祖国却又舍弃了家乡,两种感情揉和为一体,酿造出这篇耐人寻味的文章。读来如饮茗,越品越有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