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固执得让人无法理解的人,此刻一定正在他的宝贝菜地里干点农活。他驼着背,沉重的锄头稳当的一起一落。汗水顺着他深陷的皱纹滑落,整齐的寸板头早已斑白,那是岁月和风霜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
1953年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像众多农村妇女一样,从懂事起便学着把家里的一份辛苦扛在自己稚嫩的肩膀上,沉重的责任把他磨砺得更加坚强。
1959年,一场大旱灾席卷了整个河南,这小山村也没能幸免。干裂的土地已经种不出庄稼来,人们面对逐步靠近的死亡,苟延残喘的挣扎。那时的他刚满七岁,父母为了让一些人活下去,最终选择送走他四岁的弟弟,为家中省出一份口粮。而他的弟弟至今也沓无音讯。
好不容易熬过了饥荒,接踵而至的灾难着实让人措手不及。自幼失去兄弟的他,如今又失去了父亲,懂事的他毫不犹豫地辍了学。连小学都没读完的他,怀着对山外世界的憧憬,回到家中,帮助痛苦欲绝的母亲挣工分,这个坚忍的孩子,在天朦胧亮时就赶往田里干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靠自己的汗水维系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他就这么硬撑着,撑过他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这十几年中,他早已备受辛苦,饱经风霜。
经人介绍,他娶了一个同样老实勤劳的女子,日子依旧清贫,但两人辛劳的耕作下,也逐渐有了起色,他们成为村里比较充裕的一家,憨厚地把粮食分给村里。
他先后有了两个女儿,也许这对他来说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但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早已在农民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他的妻子因为受到同村的冷嘲热讽而抬不起头来,可他却做出了一个在当时十分疯狂且不可理喻的决定DD一定要供两个女儿读书。
这一举动震惊了许多村里人,且不说昂贵的学费,光是让女儿读书,便违背了许多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人们纷纷前来劝阻,可他却对别人的劝阻不为所动,夜以继日的劳动赚钱,即使省吃俭用,也要凑齐两个女儿上学的费用,就这样,原本充裕的家又逐渐变得清贫起来。 闻着鸡鸣,在凌晨的朦胧下劳作。
很难有人能理解他的执着,这个几乎一辈子都生活在山村里的农民,只是不愿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继承自己贫穷惨淡的一生。
他成功了,将两个女儿送出大山的怀抱。这位老人, 就是我的姥爷。
瘦小的身板,微驼的背,紧锁的双眉, 这位沉默寡言的老人的一生,只不过是当时普通百姓生活所投射出的平凡一角,却散发出一股坚忍、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