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辞旧迎新、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而除夕是我最期待的一天……
除夕这天,我早早地换好新衣新鞋,跟着爸爸妈妈到奶奶家,与大伯、姑姑齐聚一堂。一进门,大人们便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一阵阵锅碗瓢盆的“叮当”声与切菜的“嗒嗒”声交织,勾起了我对美食的期待。为了让我们远离电子产品,感受浓浓的年味,大伯率领我和姐姐哥哥们贴起了春联。大伯告诉我们:“大年三十贴春联,有辞旧迎新的寓意。贴春联时要区分上、下联和顺序,一般最后一个字是三声或四声的春联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一声或二声的则是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读的,那么左边贴上联,右边贴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读的,则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在大伯的讲解中,我们仔细地贴好了春联。
玩闹了一会儿后,我们也想为年夜饭贡献点力量。于是,哥哥找来面粉,决定我们自己包饺子。以前包饺子时,都是买现成的饺皮,就感觉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而现在包饺子,要从和面开始。“哎呀,水多啦,那加面吧,面又多啦,继续加水啊……”我和哥哥一顿折腾,各种尝试,就是不成功,我才意识到和面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终,我们向姑爹求助,才把面和好,妈妈也很默契地帮我们弄好了肉馅。于是,我们就开始擀饺皮、包饺子,只见姐姐一脸认真,仿佛在做一件艺术品,小心地擀着饺皮,轻轻地将肉馅放在饺皮中间,如绣花一般捏好封口,虽然大小不一,但在这些“奇形怪状”的饺子里,就数姐姐包的好看。转身再看哥哥,他随意地把面团揉圆,大力地用手掌拍两下,饺皮就完成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哥哥还喃喃自语道:“反正吃到嘴里都是一个味,何必在乎模样……”而我包的饺子,不知为什么,每次封口时馅都会撑破“肚皮”,我只好不停地往漏馅的地方打上“面补丁”。最后,我包的饺子都穿上了厚厚的“大棉衣”。突然,我突发奇想,悄悄地剥了两颗桂圆、掰了一块巧克力包进饺皮里,做了两个特殊的“彩蛋”饺子。
夜幕降临,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我们全家人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丰盛的菜肴,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窗外五颜六色的烟花映照着大家的脸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谈笑间,姑姑突然惊叫了一声:“啊,这饺子里硬硬的是什么?”只见饺子里滚出两颗桂圆,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转到我们小辈身上,看到我努力憋笑的样子,也就心知肚明了,打趣地说我两句,又笑开了。接下来,大家就“小心翼翼”地吃起来,担心再次“中招”。“哈哈哈……”哥哥“不负众望”中了“大奖”,咬开饺子的瞬间,黑色的巧克力汁溅到了脸上,惹得全家人笑个不停,他不依不饶要给我一点“教训”,我拔腿就跑……听见大人们说:“发压岁钱啦!”我们立马停止了追逐,跑到大人跟前,一一拜年领取压岁钱。
我期待的除夕,是穿在身上的新衣,是贴在门上红彤彤的春联,是香喷喷的年夜饭,是鼓鼓囊囊的红包,是辞旧迎新的期许,更是家人齐聚一堂的欢声笑语!
点评:小作者是个用心、细心的孩子,选取了春节里贴春联、包饺子、吃饺子这几个场景进行重点描写,尤其是吃到巧克力馅儿饺子的一幕,让人忍俊不禁。整篇文章生动有趣,充满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第2篇】
今年的春节在老家度过的,比往年在深圳过的春节有意义多了。
初二夜晚,亲人们都聚到老屋。老屋是一件很老的平房,是爷爷建的。父亲就在这间老屋里长大,所以父亲特别怀念这间老屋,经常在晚饭时间向我提起老屋。不过现在人们都搬出去住了,这间老屋渐渐被人遗忘,只有过年过节才聚在这里。
大家围在一起,啃着年货,热热闹闹的有说有笑,浓浓的亲情味和热闹的年味冗杂在一起,使得邻居忍不住也来凑两句。门外不时响起喧天的爆竹,窗外的天空总会绽放绚丽的烟花。
九点半了,差不多该做芝麻条了,二伯叫我帮忙。我平时常吃芝麻条,亲手制作就没有过。于是,我摩拳擦掌的想看看怎么制作芝麻条。二伯叫我先帮忙烧火,做芝麻条要用枝柴做燃料的灶。这样的灶能使芝麻散发出本身的香味。接着,二伯把自家亲戚种的甘蔗榨出的糖汁倒进锅里,糖汁很快就变黏了,并且发出“咝咝”的声音,甜甜的香味立马溢满整间老屋。二伯把勺子举得高高的,金黄的糖汁吱溜溜地淌下。这时,二伯叫我碾一下芝麻,并且吩咐不要加柴了。碾好后,二伯把芝麻倒入糖汁中,再搅拌一下,使芝麻和糖汁均匀地溶在一起,二伯又下了一些花生,然后把锅从灶上移开。二伯从阁楼里拿出一个木制的容器,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高3厘米。洗一下然后再把冷了的混着芝麻和花生的糖汁倒进去,不过在倒进去之前要用油刷一下容器的内壁,这样做出来的芝麻条就不会黏在容器上。最后,把装有糖汁的容器放在没有四害的地方冷却。第二天再把它们切成一小条一小条的,这就是新鲜出炉的揭西风味的芝麻条了!
初七那天上午。在我们老家有一个风俗,就是“迎神”。这里面的“神”其实是四位令人尊敬的神仙:“三王爷”“大圣佛祖”“十岁”(另外一位不知道)。每一位“神”都会被制成一尊像。像是用木头雕成的,再镀上金。“神”像坐在一把椅子上,椅子会系在一辆精美的小木车上。用两条木棍架在小木车上,由四个村里的年轻人扛着绕着村里走一圈。这就是迎“神”。迎“神”这个风俗虽然很迷信,但是反映了这里的人们向往一种美好的生活,向往“大同社会”的生活,也显示出这里的人们很淳朴,勤劳,善良。扛“神”我亲身体验过,扛了有3百米后,我就支持不住了。 “神”大约240斤,每个人要扛60斤。而且一定要用肩膀扛,这样才能体现对“神”的尊敬。
其实,还有很多趣事:吃春饼,吃蛋饼,放烟花,拜年,看大戏……今年的春节过得特别有味道,我希望以后都能过上像芝麻条一样香甜醇厚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