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什么?是中国的代言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
由于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外公外婆为了照顾年幼的我,很早就搬来了与我们同住。爸爸妈妈对外公外婆非常孝顺.我们家过年有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习惯,每逢大年初一,我们便早早地洗刷完毕,穿戴整齐,然后请外公外婆出来坐在沙发上,先从爸爸、妈妈开始,给外公外婆进行磕头、跪拜,说祝福语,接着再到舅舅、舅妈,然后再到我和表哥。这一个真正的“拜”年习惯,我们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我开始会走路时就一直延续至今。从我记事的时候,我就知道每年我们去拜祭祖先的时候,才会对先祖先烈磕头跪拜,为什么在大年初一会也会对外公外婆进行跪拜呢?来由还得从外公对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讲起,外公经常对妈妈说“宰牛祭墓,不如生前献上一只鸡”。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人不在了,你杀一头牛去拜祭,只是表面上的行使而已,死去的人是感受不到、看不到、吃不到的,所以倒不如在人还活着的时候给他杀一只鸡。如果说在清明节给过世的先祖先烈跪拜是最高的敬意,那么给还在世的人磕头跪拜就是最神圣的敬意了。妈妈对这句话记忆深刻,因此把春节给长辈磕头跪拜这种最神圣敬意作为我们孝敬长辈的一种传承,也作为感谢父母对我们养育之恩的一种表达方式。
外公是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由于手机越来越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妈妈开始教外公使用手机,而且还装了一个微信给外公使用。可想而知,一个70多岁的老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科技产品的老人,第一次使用手机功能时手无举措的样子.妈妈便手把手的、非常有耐心的一项一项的去教他,就像教一个婴儿自己吃饭走路一样,外公也为了不要更多的麻烦妈妈,会用笔记本把每个程序的使用流程给记录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与操练,外公的微信越玩越溜了,才半年的时间,外公便把微信里的一些好文好段抄了有整整三个笔记本那么多,并经常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看着外公在玩手机的乐趣当中,我感受到了妈妈对外公的爱与孝。
因为有了妈妈当榜样,所以我也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有一次妈妈生病了,饿,却又没有胃口,我关心的问:“妈妈,你想吃什么”?妈妈有气无力地说:“我只想吃牛肉粥”,当时外公外婆去了舅舅家,爸爸又上班,为了让妈妈能吃上一碗牛肉粥,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来自己煮粥。经过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我煮了一碗并不怎么好的牛肉粥端给了妈妈,并学着妈妈小时候喂我吃饭时的样子,一勺一勺地把粥送到了妈妈的嘴中,这时我看到了妈妈眼角闪着的泪花,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孝的含义。
孝敬,并不一定要在你长大之后成为一个科学家、企业家或者一个成功的、有所作为的人,也许只是陪你老去的父母和他们读一本书,听他们讲一讲过去的事情,陪他们出去散散步,或者只是煮一碗面条,即使是这样,却也包含了浓浓的孝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