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明朝陈献章说的那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为它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通向成功之路的全过程,也可以完美地概述人类通往未来的全过程。
朱熹言:“学贵有疑”。学习因为有疑问而显得珍贵。作为学生,我们总认为“老师的话就是对的”,因为按常理而论,老师的答案是经过无数推敲才得出的,所以我们常常不去思考它的正确性,从而失去了许多获得知识的机会,并与正确答案擦肩而过。而当此时,若有人提出疑问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问:“大家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所有人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名学生身边问:“你没闻到吗?”学生摇头。“你再仔细闻闻。”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都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我不禁反思。因为他与众不同。可仅仅是因为与众不同吗?
不是,当然不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所说的,是事实。在一开始,苏格拉底根据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将大部分学生带入误区。在看见全部学生(除了他一人)都举起手后,柏拉图却对大名鼎鼎的苏格拉底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他坚守着自己的观点,即使在老师两次诱引下,他仍不改初衷。他成功了,他是对的。
小疑则小进,每次我们都可以懂得些什么,积少成多,总有一天,我们会触到成功的大门。
质疑是觉悟的机会,知道可疑便会提问,那么觉悟的时间就不远了。假使只以为晓得便止住了,这样得不到任何好处。
牛顿不就是善于提问的典范吗?当一个苹果砸在头上,他没有像他人那样吃掉它,而是提出“为什么苹果向下落”的疑问,并得出了万有引力的结论,为后人的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大疑则大进,他成为了瞩目闻名的科学家。
如果当时,在那棵树下被苹果砸中的是你,你会怎么样?
我想若是我,我会将它擦干净,然后吃掉,因为我认为苹果向下落与人需要吃饭一样正常。但牛顿偏偏多了一个“为什么”?
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知其可疑而思问焉,其悟自不矣。若徒以为晓得,便止住了,大无益。”
都说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疑问不也一样?当你看到一朵红花,你便想:噢,这朵花是红的。然后走开,可你是否产生疑问:为什么它是红的?为什么花是红的,草是绿的?为什么云是白的,天是蓝的?为什么光照人身上可以感到热,而有的不能?
“为什么?”你提出过这个疑问吗?你有过这种质疑吗?学贵有疑。因为疑问,人类明白了花红草绿的原因;因为疑问,人类明白了云白天蓝的缘故;也因为疑问,人类科学高速发展着,为人类带来了极大便宜利。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类文明不就是在这一个个“小疑”与“大疑”中发展起来的吗?
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为有“疑”,人类才有进步。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