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是在一本漫画本上,鲜艳夺目的插图引起了我的关注;虽然已经忘却它是《山海经》中的一部分,但是那叼着满嘴石子的小鸟却一遍又一遍的从我眼前掠过。那时的“精卫填海”,我想不过是填足了我幼稚的好奇与渴望。
“国旗下讲话”,广播里的声音刚落,一位穿着红色连衣裙的低年级学生代表迈着急促而稳重的步伐,走到国旗下面。六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一副不屑的焦躁,我也不例外。“精卫填海,何等的坚毅;愚公移山,何等的执著;后羿射日,何等的勇敢;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睿智!中华民族的这些远古神话比古希腊神话更充满着创业的悲壮和人间的真情,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哲理。”清脆悦耳,短促有力的声音萦绕耳边。“精卫填海”好熟悉而又大不相同的感觉涌入脑海。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天下为公的理想,有舍身取义的凛然正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高风亮节;中国人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处世哲学;中国人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中国人更有重整*再造日月的雄心!这些理解在我看来就是“精卫”的执着与虔诚、智慧与果敢;对我来说,如果要给华夏文明选一个图腾,我想“精卫”实至名归。
一代又一代大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黄河冲不跨的丰功伟绩名列史册。不必惊讶屈原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与坚韧,不必钦佩陆游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胸怀与悲壮,不必感叹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与洒脱;这些人仿佛就是精卫留下的影子,播种在人间的血脉,而这些最能表现中国人灵魂的典型,就是精卫最真切的缩影。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是的,中国人的脊梁虽然表现得那样平凡,那样的朴实,但却不缺乏精神的充实,思想的崇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流淌着奋发图强、激流勇进的血液。它折射出的正是中国脊梁的光彩,而这种“脊梁”精神正是精卫的坚持与永恒。那个满嘴叼着石子的小鸟,有个动听的名字叫“精卫”;伫立在国旗下的我们,也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龙的传人”!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信仰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压力多大,我都一定会不慌不忙的给他讲一遍《精卫填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