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祖国”这个词,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大而空泛,甚至有大打官腔之嫌。然而,我却觉得真实亲切。事实上,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并且我的阅历十分有限,对于祖国那些或光辉或惨痛的历史也只是从书本中了解,但是提到祖国,在我的心中却洋溢着无数的幸福与感激。而这种情感则是来源于那个除夕夜。
那是一个难忘的除夕夜。不是因为空中烟花的绚烂,也不是因为耳边特属于节庆的欢声笑语,难忘,是难忘于那个场景,还有外公那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那天,窗外礼花声此起彼伏,电视里晚会精彩纷呈,大家欢闹着聚在一起,空气里到处洋溢着喜庆与祥和。外公看着眼前逐一被端上桌的佳肴,忽然满心感慨,而后沉声说道:“我来给你们讲个关于一顿饭的故事吧……”
那时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外公作为青年教师从城市分派到一个穷苦的山区从事教育工作。那是一个地理位置闭塞,自然条件不佳经济十分落后的地区,农民有限的耕地所能产出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大伙儿的需求。
一天晚上,外公和几名同去的年轻教师一同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几个小伙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然而从早到晚的辛劳,食不果腹的无奈,使他们倍感疲惫。一片寂静之中,肚子里“咕噜咕噜”的声音显得尤为响亮。大家伙儿面面相觑了一阵,都尴尬地笑出了声。这时,有人提议道:“要不,咱们把饭票凑凑,去换一顿结结实实的白米饭来怎么样?”这个看似疯狂的决定马上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大家顾不得以后可能要过更加节衣缩食的日子,赶紧从衣服里掏出饭票凑起来,最后交给外公,派他去附近人家换米饭。
说到这儿,外公笑着摇了摇头,似乎在感叹曾经的年少轻狂:“然后,我摸着黑找出去,连找了好多家,最终才寻到个愿意换5斤大米给我们的农户。那时的人可真是淳朴厚道呐,当他们听说我们的情况后,便主动帮我把米饭煮了,好让我们回去就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吃。为了让大家吃得再高兴点儿,我啊,还拿自己的一支笔换了5根酱黄瓜。哈哈……”
等到了寝室,室友们好像老远就闻到了白米饭香,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跑向外公,从他手中拿过自己的饭盒,甚至连拿筷子都来不及就吃了起来,外公也早已承受不住一路忍受着的饥饿的煎熬,分完黄瓜便和大伙儿一块儿狼吞虎咽了起来。
“哎,当时吃着吃着,甭提心里有多幸福了。其实,哪怕没有那根黄瓜,光是喷香的米饭也够我们心里甜的了。心想着,大米才是人间第一美味呐。”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外公又像在自嘲似的摇了摇头,“当时啊,吃了不一会儿我就开始着急了,这满满当当的饭怎么一下子就快没了呢,然后啊,我就特别控制着自己的速度,两斤米饭硬是用了5分钟才给吃完呐……哈哈……”
或许今天的我们会对老人家用一辈子珍惜一碗白米饭感到不解,但是,对那些从贫苦中坚持到今天幸福生活的老一辈而言,他们的珍惜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对今日生活的知足,更是对祖国从满目疮痍到繁荣昌盛的由衷喜悦。从一顿白米饭到今天丰盛的佳肴,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条件,更是伟大祖国从成立到成长,从在逆境中坚持到走出中国特色*道路的宏伟蜕变。
永远不会忘记,1840年,轰鸣的机器声响由英伦三岛的上空传到了中国大陆的东南一隅,而后在近代化工业发展的同时,那段关于民族独立与反抗的腥风血雨的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在与列强无数次作战失败后,曾经的东方巨龙被宰割得满身伤痕,无休止地割地赔款,一步一步的主权沦丧,经济命脉被侵略者牢牢掌控,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遭到惨无人道的破坏的心酸悲苦;永远不会忘记,建国之后的中国人民在重重阻挠与动荡不安中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书写下宏伟壮丽新篇章的卓绝不屈……
从跌宕的历史中走出,我们听到了那一排排铜质的编钟被奏响的音律,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在耳畔响起;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历经风雨洗礼的神州大地,此刻终在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激出绚烂浪花,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出一个主题:祖国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