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爷爷要我跟他到田里学锄地。锄地?新鲜!我扛起锄头,跟爷爷来到田里,放眼一望,一片绿油油的油菜如绸似缎。一阵微风吹过,油菜摆动着叶子,好像在说:“小主人,快来帮我们松松土、锄锄草吧!”爷爷在前边锄着,看着他那娴熟的动作,我怎么也跟不上他的脚步。我不以为然,学着爷爷的样儿,锄啊锄。我那小小的锄头就是不听我的指挥,西一下,东一下,累得我满头大汗,衣服都汗湿了。可我还是落后了一大截。
唉,没把草锄掉,油菜倒是倒了不少。我一下子扛起锄头,噘着嘴嚷嚷开了:“爷爷,我不锄了,好累!”爷爷扭过头瞅瞅我,笑着说:“你还没学会就屈服啦?来,爷爷教你!”我凑过去,爷爷耐心地说:“锄地要稳住架势,心不要慌,两手握紧锄柄,双脚叉开,身子微微向前倾,两眼盯着油菜,锄头落地要正、要准,深浅一致。先锄远处的草,再锄近处的草……”爷爷说得可仔细啦,就像老师教学生,我瞪着眼睛瞧着,竖起耳朵听着。爷爷笑了笑说:“去试试!”我学着爷爷的动作尝试着。说来还真灵,锄头在我手上开始听话了,只是锄得有些慢。一锄头一锄头地锄着,咦,我开始得心应手支配那锄头了。锄了一会儿,我就喊爷爷过来检查,只见爷爷不住地点头,还竖起了大拇指说:“行呀,我这孙女果然机灵,现在连锄地都会啦,以后能帮我下地干活啦。”
等到夕阳西下时,我们才扛着锄头踏着苍茫的暮色,走在归家的乡间土路上。这时,回头望去,那夕阳就如同一枚熟透的柿子,挂在天边的树梢。远处的村庄里,炊烟扭动成一幅迷人的水墨画。
我顶着晚霞,揣着梦想回家了。
【第2篇】
马年春节前的腊月二十,我已经放寒假了,这天奶奶家按照习惯进行一年一度的“蒸包子”活动。
以往几年,我太小,没有关注这一年俗,今年我饶有兴致地参与了全过程。
这蒸包子的程序可不简单。先是提前准备各种口味的馅心,再者要和面发面,然后就是蒸包子当天的包包子、上笼蒸包子、出笼点红标记、冷却移位等。几乎每个环节都是技术活,唯独“点红”相对容易,我毛遂自荐担当此任。
我边看边想,边做边吃,觉得十分有趣,其乐无穷。
奶奶加工馅心时,白色的面粉口袋就像“变色龙”。青菜进去榨干后,它被染成了绿色。马齿苋脱水完毕,这口袋立马又穿上了褐色的“衣服”。豆沙出来后,它又换成了酱紫色……你瞧,这多有趣!
点红之前,爷爷先拿出“筷子”标记,准确地在我额头中间点了个圆溜溜的红点子,我用镜子一照,真是不错,简直像个“美人痣”。爷爷说,马上给每个包子点红时,就要像这样,轻重要适度,位置要在正中,每种馅心对应一种标记,不能张冠李戴。我记住了这些要领。
一笼包子下来了,我开始学着点起来。起初这手中的标记似乎不太听话,一会歪了,一会松了,这点出的记号有大有小,我努力不断改进。没过几笼,我就能既快又好地完成了。看着一个个经过我“画龙点睛”的大包子,我高兴极了,一口气吃下了三个。
整个蒸包子活动持续了四个多小时,我参与全程,觉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