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作文(600字):剧本改编《负荆请罪》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小学二年级作文(600字):剧本改编《负荆请罪》

来源: 作文大全2023-02-22 12:12:03
导读:作文标题:剧本改编《负荆请罪》关键词:负荆请罪改编小学二年级本文适合:小学二年级作文来源:本作文(600字)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作文(600字),题目为:《剧本改...
作文标题: 剧本改编《负荆请罪》
关键词: 负荆请罪 改编 小学二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二年级
作文来源:

本作文(600字)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作文(600字),题目为:《剧本改编《负荆请罪》》,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剧本编写:《负荆请罪》

《将相和》故事简介: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事后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

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

廉颇见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愤愤不平,而蔺相如则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后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赵国

人物: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廉颇见蔺相如官位比自己还高,心里很不服气!

廉颇 (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地)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这个大将军是我出生入死,辛辛苦苦拼了性命换来的!而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来了,真是岂有此理!我见到他非给他下不了台不可!哼!

[这话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就请病假不去上朝,免得和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游,真是冤家路窄,远远看到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来了

蔺相如(急忙叫身边侍从停车)快快!咱们转回去,给廉颇将军让路。让他先走!

[廉将军见蔺相如掉转了车头往回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廉将军(得意洋洋)这蔺相如果然怕了我了,他哪是我的对手!哈哈!

[蔺相如这会坐在调转车头的车里。

手下甲(皱着眉,不高兴)蔺丞相,你这几天见了廉将军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一见就躲,难道这么怕他不成?

手下乙(不理解的表情)是呀!丞相大人,您的官位比廉将军高啊,为什么还要怕他,而给他让路呢?

蔺相如(轻叹了一口气)诸位想一想,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呢?

手下甲乙(齐声回道)当然是秦王厉害,这还用说吗!

蔺相如(微微点头)好!你们回答得好!你们再想一想,秦王我都不怕,怎么会害怕廉将军呢?

手下甲乙(若有所思)哦?对呀!那您为什么要躲他呢?

蔺相如(摇着扇子,微笑起来)你们可知道,秦王之所以不敢来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如果我和廉将军不能和睦相处,为了自己的名利而争斗,斗来斗去只能是两败俱伤啊!

手下甲(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如果让秦王知道你俩不和,一定会乘机攻打我们赵国!到时秦国岂不是渔翁得利!蔺丞相,您真是以国家安危为重啊!

蔺相如(神情坚定)因此,我宁愿让着廉将军,也不愿亡了赵国啊!

[一日,蔺相如的一番话传到了廉将军的耳朵里,他听后不禁为之一震!沉思过后,后悔不迭!

廉颇(捶胸顿足)我廉颇为了自己一时颜面,险些误了国家大事,致国家安危于不顾,致百姓死活于不闻,我真是老糊涂了啊!

[廉颇说完泪流满面,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决定到蔺相如府上去请罪。

一路上,众人看到此番景象,都惊诧不已,纷纷转告,便一起跟着廉将军来到了蔺相如府前。

廉颇(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蔺大人,我这个迂腐之人给您请罪了!

[早有人进蔺府通报,蔺相如闻讯匆忙热情迎出来

蔺相如(紧紧拉住廉将军的手)廉将军,使不得,快快请起!

廉颇(满脸愧色)我真是不知廉耻,居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险些断送了国家百姓的前途,请求蔺大人能原谅!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将军,热情地扶起)早知廉将军是深明大义之人,快快屋里上座!廉将军,请起!

[众人也个个兴高采烈!从此,蔺相如和廉颇成了心心相印的好朋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将相和)

自评:“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因为很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很欣赏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和廉颇的知错就改的精神,所以又把它写成了剧本,不知你们喜欢吗?谢谢各位老师和好朋友能前来指导点评!

谢谢大家对果妮的支持与鼓励!谢谢四月妮妮的信纸!您对果妮的帮助,果妮会深深铭记在心!给你们敬礼了!

附:历史小资料

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和氏璧 

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作为“诱饵”来骗取赵王的“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