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哲人曾说:“人应该有两双眼睛,一双看向世界,一双看向自己。”在我看来,看向自己,是在看清世界后依然热爱生活;看向自己,是一种聚焦,聚焦于自己,又释于万物。
汇为一句话,就是“没关系”,这不只是一种原谅与善意,更是要我们把握好坚持与随意地分寸,让“没关系”变为处身立世的生活态度。
“真正的英雄,是在看清世界后,依旧热爱生活。”在有神周发明的葬花习俗,在经历苦难之后,仍用充满意趣的画风重振明代画坛,一扫元朝枯寂空寥的风格。而在国外,也有着许多温柔的心曾在世界跳动,一扫低迷暗沉的天空。意大利诗人、作家萨巴曾在诗中写道:“我曾有着一个美妙的思想,而我却丢失了它。”萨巴在二战时受到迫害,*逃离,颠沛流离。他看到了这个世界的虚伪和丑陋,而在面对世界的虚伪时,他却以一颗温暖之心以待。受到隐逸派的影响,他在诗作中充满着对家乡和童年的爱,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在他的诗中,有一股温柔的力量,轻启朱唇,仿佛在说着“没关系”。
如果你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冰冷与无情,如果你被世界抛弃或伤害,如果你已看清了世界的残酷与虚伪,愿你能张开双手,给世界一个拥抱。
“佛系少年”最近在网络上十分流行。“佛系少年”本指对什么事都不在乎,万物皆空,后来演化为对一切事物不在乎,但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却格外认真与专注的青年团体。网络新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实的生活。青年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累”,所以便分外羡慕“佛系少年”的随性。而在我看来,“佛系”更像是坚持与随性的辩证,是一种聚焦,是以有限精力去干成一件事,而对其它无关紧要的事,说一声“没关系”。就如老虎捕食潜行时如同病猫,行动起来便如离弦之箭;就如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一身道服破烂不堪,但忠节正义毫不含糊。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快节奏生活不可避免,但在生活中多说几句“没关系”,是一种勇气与智慧。看向伟人比尔·盖茨,同款体恤,牛仔裤可能是十几件,但会因为一点点工作小问题大发雷霆。以我有限之力,完成一粟之事,好求一针捅破天。
浅显的一句“没关系”却蕴含着深刻。年轻的我们往往会不知如何取舍,不知怎样面对世界带给我们的伤害。就如《德米安》中曾言:“回到人群里一种逃避。”我们应聚焦内心,,老汪所爱之物,抱以温柔之心。将苦难看作尘沙,说一句:没关系,吹走沙土,回归本心。
愿你如是石缝中那一点素花,傲然孑立。
【第2篇】
昔年胡适先生作《差不多先生传》一文针砭时弊,指摘国人是是而非,安于现状,而以今观之“佛系”一词引起社会共鸣,而“没关系”一句也已成为了时人的口头禅,其间心态大可玩味。
一如三岛由纪夫所言:“求而不得,往往求而不得。”这种淡然自适,恬然处之的心态日渐渗透进当下忙碌的社会,催发了许多无争的心,面对不公、伤害,以“没关系”三字拂之掠之。表面看是一种坦然,窥破才觉得浅薄,是消极,是一副戴上了“无为”面具以期掩饰的丑恶嘴脸。
以个人观之,一句没关系是对权利遭受侵犯的妥协;以群体观之,则化成一种“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冷漠和麻木,更不失为逃避责任的怯懦。
这种淡漠的心态看似与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道而驰,然细究之,试比一个皮带因绑缚在尺轮间高速旋转,日久而松弛,精神发展的脚步严重滞后,因而产生精神上的脱节。其间的人们便不再奔泉渴骥般追逐,不再执着,一句云淡风轻的没关系下藏着多少颗迷茫的心灵。
此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坦然”并非在每一个时代都会作用于消极一面。我思古人,东坡浅吟:何妨吟啸且徐行,穿林打叶亦无妨,因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渊明颔首: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俗世的纷扰惊不起他的波澜。若属面对人生坎坷,波澜不惊,付与一句“没关系”是由于心中有更高的理想追求。眼观时人,事无巨细,一概“没关系”,既失了凌云壮志,也不见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日渐加强的背景下,倘若仍持这种“没关系”的漠然心理,终将日月饮食,骨肉成空,缄默趋同,继往平庸。我们真正所需的是加快心灵前行的步伐积极进取,该争则争,为这个逐渐僵化的社会注入活力。更要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不再冷漠撇下,独善其身,而是每人都作一根线,连缀成一张巨网,息息相关,和这世界。
鲁迅先生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先生以天下为几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让时人不再感徘徊,也给予了我们一种深沉的力量。北岛于《青灯》中写道:“生活的悲观在地平线之外,而眺望是青春的姿态。”当下的少年们,我们好奇,我们眺望,我们感受到世界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循先贤遗迹,手泽如新,亦当以一颗包容、悲悯之心行走于天地间。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这世界,都与我有关。
【第3篇】
自古以来,中国便享誉“礼仪大邦”之称号。追根溯源,倒不是繁琐的礼仪习俗享誉此称号。依我拙见,恰到是那一句看似无足轻重的“没关系”在暗中“作怪”。
可如今,中国人的素质不知为何在慢慢恶化,中国礼仪之邦的地位也随之降低,真的是没有原因地在衰退吗?我想非也。人来人往,无意碰撞后的一句诚挚的抱歉,换来的是一顿白眼;偶尔迟到,真诚的解释原因渴求得到谅解,获得的却是领导的一顿猛批与痛骂。
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原是一句“没关系”便可皆大欢喜的事,人们不愿做,恰到是使双方感情有损的事情,人们做的乐此不疲!实在令人唏嘘。
由此,不觉想到顾城《小巷》一诗:你拿把久旧旧的钥匙/敲着厚厚的门。人们习惯的将现代人际关系的冷漠归结于冷冰冰的机器上。固然,手机、电脑的普及使人们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机械化,毫无温情可言。这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变得冷漠,但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根深蒂固的礼仪观念,正如一所所危楼,在寒风暴雨的侵蚀下,慢慢坍塌。那一句句弥足珍贵的“没关系”在人际关系中的逐渐消失,难道不是最后的印证?
至少,在我眼中,“没关系”一句包含的不仅仅是礼貌之意而已。它包含着的是在人生失败后的一份自我劝勉,承载着人生坎坷面前的一线亲情。他像极了一座避风港,它让满怀志向与抱负的我们行进的义无反顾,因为我们永远知道,即便遍体鳞伤,我们仍有退路与希望。
只是太可惜了。快节奏之下的人们哪舍得花时间去思考“没关系”的深刻意蕴,他们将“没关系”从人生的行囊中取出,美名其曰是为了减轻前进的负担来获得成功。但他们的路真的会走的长远吗?我想答案可想而知。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忘我行走,放弃说“没关系”的权利的人,是可悲与愚蠢的,也是君子所不齿的!
所幸的是有一群人他们认识到“没关系”的价值,竭尽全力来宣扬他们的正能量,为被利欲蒙蔽双眼的烦躁的中国人引领前行的道路。想到这里,内心不胜觉得宽慰与欣喜。
也许一群人的力量抵不过积压已久的社会败俗,但我始终坚信水滴石穿的信仰足以战胜一切。
眼前不禁浮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浪潮,他们的脸上失去了原有毫无生机与怒气冲冲,在他们的身上,似乎看到了礼仪之邦的光辉。
不知道何时中国才可重焕礼仪之生机,也许十年,二十年……但是没关系,漫漫礼仪之路,中国,我们慢慢走!
【第4篇】
“没关系,我没事......”
从小父母便教育我们为人要和善,处事要圆滑,别人说了对不起,我们就要说没关系。是啊,一句简单的“没关系”竟有如此大的魔力,让犯下罪孽的人释怀,不再自责;让看看热闹的亲朋欣慰,不再关心......
可是,真的好累,谁又能理解我们的痛苦!“对不起”不是万能药,它治愈不了入骨的伤,弥补不了既定的错,也挽回不了逝去的人......
我们痛,痛在他人的不自知,痛在他人的不悔改。在不久前的“江歌案”中,年轻而又善良的江歌离开了我们。刘鑫与陈世峰的纠纷,原与江歌无关,可善良正义的她却决定伸出援手,不想惨死于门前。我们痛!痛生命的逝去,更痛刘鑫的不作为。如果说案发时的不开门尚能理解,那么案发后的不负责,对江歌母亲300多天的不理不睬,又该如何理解?刘鑫也说过“对不起”,也得到了“没关系”。可她不仅没有去慰问过几次江母,甚至连挚友的葬礼都没有参加。这样的行为中,我看不到悔恨,也不值得得到“没关系。”
我们痛,痛在他人的不承认,痛在他人的不自新。“南京大*”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无数的同胞们死去,可很多灵魂却至今不曾安息。因为有些人对历史的不承认,对罪行的不悛改。他们,甚至连“对不起”都不愿说。*主席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有些痛,我们不该忘记,也不能忘记。此时,请拒绝说:“没关系。”重温历史,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汇聚力量与和平,要让他们看见我们的坚定与决心,信仰和立场。
我们痛,有时也是为了他人的乐。自己失落。却不告诉朋友,隐瞒病情,为了不拖累家人,甚至不惜代价地欺骗自己最爱的人,只为不让他们承担这无助的痛苦。是啊,只需要笑着说声“没关系,我很好。”牵挂的心便放下一半。“即便心中藏有一个重洋流出来也只是两颗泪珠。”一句“没关系”是包含多少的客气、痛苦、无奈、理解等复杂的感情呀!且不谈对错,这样的“没关系”代表的已太多太多.......
“没关系”,是谦词,是礼貌,是气节,但却不是他人来伤害我们的理由或借口。学会说“没关系”,让爱你的人轻松,让你爱的人温暖,更要学会拒绝说“没关系”坚守自己的底线,珍惜自己的善良。
毕淑敏说过:“有一颗大心,才能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可我却只想有一颗“小心”。“没关系”也只说给爱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