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春秋·左传》
在远古时代,人,从出生到归于尘土都无衣蔽体,日常生活都是赤裸相对,这便使人有了羞耻之心。于是,便有了衣的产生,与此同时,文化也开始萌芽。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这是洛神,衣袂飘飘,衣裙渺渺,灵动翩然于野外芳地之中,明眸善睐,芳泽无加。“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是唐天子,身穿十二旒衮冕,仪态威严,震慑八方,垂衣裳而天下治。
于是方觉汉服之美之精之巧之博大精深。
她,汉服,诞生于黄帝、尧舜时期,眼眸初张,容颜尚小,却已备受重视;她,成形于周朝,古朴典雅,礼仪周祥,仪态端庄;她,继承自秦朝,包罗万象,明辨尊卑,威可令九州为之臣服,美可使举国为之沉沦。
她携带着跌宕沉浮的身世,从华夏之梦魂处款款走来,步步生莲。拨开几千年的茫茫雾霭,我终于得以见她真颜。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之称,于是“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亦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就周礼中所包含的五礼八纲而言,在每一种典礼上,人们都会有不同的衣着打扮来展示不同的礼仪。比如笄礼,即古代女子成人礼。《宋史·礼志》载有:宋朝公主的笄礼仿庶子冠礼由皇帝三加冠服——初加冠笄(即常服),再加冠集(即礼服),三加九翬四凤冠(即祭服)。《朱子童蒙须知》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由此可知,衣冠乃礼仪之始。所以,古代男女行过冠礼与笄礼便代表着已为成人,则要履践孝悌忠顺四大德行,以此来继承和发扬华夏礼仪文明。
而汉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更是博大精深。
衣裳在古代所指为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除此之外,汉服还包括其他两大种类:一为深衣,二为襦裙。襦裙一般为女子平日里穿着的常服,而深衣是汉服中的典型代表。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它之所以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是因为它的设计蕴含着天人合一、正直规矩、包容万物的东方传统美德。其袖口宽大,形状似圆,是以象征天道圆融;其领口直角相交线条直正,是以象征地道方正;其衣身直覆全身,是以象征人道正直;其腰系大带,是以象征权衡思量。上衣下裳则为两仪之体现。上衣常用布四幅,寓意着一年四季轮回更迭;下裳用布十二幅,寓意着一年之十二月。《礼记·深衣》有曰:“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因此,穿着深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思想的体现,是应人间之正道之举,也警醒世人行事前应权衡三思,而生活起居当顺应四时之序,不为天时。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是哪些眉目含情,衣着俏皮的丽人引发了杜甫的诗兴?“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是哪位衣袂蹁跹,舞姿卓绝的佳人引得玉环以诗相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又是哪家衣冠楚楚,玉树临风的公子使得豆蔻女子相思不尽?穿梭于娟丽秀气的文字之间,暗藏于文学中的汉服文化之美,亦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汉家文化,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惟愿着我汉家衣裳,再向世界展示我汉族文化,再令人主动探求那在神州大地上深扎了五千年的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