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文:辛亥***观后感
看了辛亥***这部纪念辛亥***一百周年的电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时间定格在一九零七年……
影片一开始便把我引入一位妇女身上,她身戴枷锁一步一步顺着被围观群众开辟的道路中走着。她的步伐铿锵有力,头发凌乱却目光坚定……她就是***同盟会中的一位妇女代表——秋瑾。她边走边望着周围的群众,尤其是妇女们和刚出生的婴儿们,她的眼神是同情的,也是愤怒的,但她唯有望着这些无知愚昧的所谓的“大清子民”一声不吭地走着。此时她已在脑海里交出了一份对“***”的答卷:***并非革谁的命,而是为天下所有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当一位清朝官员对她说:“你的两个孩子快要没母亲了……”而她却坚定地打断:“不,是天下的孩子们失去了我一个母亲。”那位清朝官员听完之后吓坏了,急忙解开枷锁,并让桧子手准备。而秋瑾说完,便毅然走上了断头台……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这看似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因为就在这一天,武昌城城头的一声枪响,不仅预示着***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这就是辛亥***的开端。然后,经过各地义士如雨后春笋般激烈的起义之后,光复了中国的半壁*。光复完毕后,一个崭新的中华民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武昌首义前后,影片中无数***志士为中华民族的新生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他们那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熠熠生辉,万古流芳。
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辛亥***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辛亥武昌首义精神,所谓它的精神,便可以概括为“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和“协作精神”而武昌起义的成功,与湖北***党人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辛亥***值得纪念。辛亥***的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并了解辛亥***,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二篇范文:辛亥***观后感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电影一开始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这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连哭都没有勇气。电影里也塑造了很多小角色,例如林觉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
而重点还是孙中山,他说:“我的手拿得起笔,拿得起手术刀,怎么就拿不起枪呢?这朝廷不堪一击,天下就是***的。”我很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无疑是伟大的,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了全中国人民而奋斗,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的领导下,大批***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孙文,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自此,***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就这这时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奄,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在奄的时候,荷马里说:“历史,这就是历史。我就坐在历史的身边,站在历史的门外。”那我们呢,我们是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通过那些资料、影像来了解当时的情景。孙中山说不能再让无辜的人民牺牲,所以他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袁世凯绝非善类,可是孙中山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制度,谁当大总统都是一样。
辛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虽然细小却很深刻,就是孙中山在国外的时候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辛亥***以后,对中国的生活文化影响很深,“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我想我会深深的记住这一刻,我知道电影只是展现了当时***的一个小小的一面,但已经足以教育我们新一代的人们。
第三篇范文:辛亥***观后感作文
想起辛亥***就想起了懦弱无能的清*,想起了闭关锁国。国门被轰开,主权被践踏,想起了那些屈辱的历史。因此,辛亥***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辛亥***推翻了清*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它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上乱了阵脚,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它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始终是利大于弊。
辛亥***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贯穿着一种勇抓机遇,顽强拼搏的果敢精神。而这些精神正体现在不同时期***领导的军队,体现在新中国成立至今*身上。
辛亥***在莫种程度上也是失败的。因为袁世凯窥取了胜利的果实,他是叛徒,他出卖国家来服务帝国主义国家。导致了人民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袁世凯窃取辛亥***的果实,没能重视三*义,为人们所唾弃。
辛亥***在清*的强压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下,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军面临着武器不先进等问题还能取得突破说明了清*的腐朽无能,如果当时清*的君主开明圣贤,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实行改革,使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何乐而不为;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当时没有人才,人们被书本儒化,钝化。意识不到。当时清*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导致大门洞开。金银大量流出,圆明园背毁,当时统治者也太迂腐,抹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也抹杀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他们不重视国防能力,只在朝野上勾心斗角。他们以为中国地大物博。一次战役成功了。就忘乎所以,而不分析为什么成功,连续失败也无所谓,用赔钱,割地来保全自己。他们为了利。加大赋税,对帝国主义者惟命是听,对人民不停压榨。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取帝国主义者的开心。着也难怪会有辛亥***,清*会破灭,封建制度被毁,这全部是必然。
我为在当时还有拯救人民的人而兴奋,正是他们保护了国家,包伙了人民,使人民不在愚钝,让各种思想在人群中散步开来,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才有了辛亥***在一定程度声的成功。因此它是值得纪念的。
辛亥***值得纪念。辛亥***的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并了解辛亥***,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四篇范文:辛亥***观后感
以前,辛亥***这个名词总是在历史书中看到或是在新闻中听到。至于对它的了解也只是从历史老师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这个名词在我脑中很平面,没有立体、鲜活的感觉。但是辛亥***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电影,它兼顾艺术欣赏性和历史的客观性鲜活的展现了辛亥***这段历史。
辛亥***中有一句孙中山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的目的,***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回顾历史,1911年前后,那时的清*腐败无能,政权摇摇欲坠,人民深受压迫。***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更好的生活;对于孙中山等一批***家来说是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要为天下人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黄花岗烈士序中写道:“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而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七十二烈士为了***一个一个倒下,我不禁想问:为什么要***呢?牺牲了那么多性命的***是不是太激进了?看了辛亥***才对***者的选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其实,孙中山等一批***家也不想这样。只是1911年清*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说是要让大清帝国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朝廷在组织内阁的时候过半数都是皇族和满人。让人看不到一点儿清*推行宪政的诚意。所以孙中山等人要***。只有***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孙中山为什么要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使得他复辟帝制,窃取***果实。但我在辛亥***中找到了答案。因为孙中山希望中华民国这个共和*的政体可以完整,所以他承诺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令清帝退位的人。虽然说孙中山不该让位于一个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军阀,但看了辛亥***之后,我理解了孙中山此举的无奈。但孙中山这样做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辛亥***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发生的两次帝制复辟都没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第五篇范文:影片辛亥***观后感
在公司团委的关怀组织下,我们部分青年团员观看了影片辛亥***。影片讲述了广州起义到武昌起义胜利,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袁世凯取代的过程。
从影片而言,影片整体符合史实,但在秋瑾赴死、林觉民与妻书、黄兴与徐汉达等情节上过于煽情,这可能是商业电影的通病,由于电影篇幅限制,许多细节也被忽略,当然导演也有自己的想法,例如作为辛亥***重要的战役——武昌起义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为导演张黎经过考证后,发现武昌起义胜利不过是件偶然的事件。这也说明历史常常是在种种偶然事件中被创造的。
尽管电影没有将辛亥***诠释得完美,但在纪念辛亥***100年期间观看此电影却能让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再次回顾辛亥***,学习当时的***精神,思考自己的人生。
辛亥***是一次伟大的***,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其成功推翻了满清*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中华民国,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思想上的影响,*认为“辛亥***使**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使得更多的有为青年加入***的行列,为一个*共和的梦想抛洒热血。但在袁世凯窃取***的果实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辛亥***不是一次成功的***。袁世凯作为原清朝的官员,其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当上大总统却是为再次恢复帝制,在其领导下的中华民国自然无法在临时纲领的指导下运作。孙中山1921年写信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时也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在遗嘱中也嘱咐曰“***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总结辛亥***最终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的软弱和妥协性。******者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可以付出一切与大清王朝一战,但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已经拥有政权的***党人趋于保守,希望以和谈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为了促使清帝眷退位,在未征求他人意见的前提下,向公众提出了“谁让清帝退位,就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这个观点,最终让袁世凯不费吹灰之力就窃取***果实。二是武装力量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军队。辛亥***虽然胜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权力还是掌握在拥有军队的地方军阀手中,南京国民*并没有真正掌握军权,也就丧失了在***上的主动地位。三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辛亥***由***领导,其指导思想,发展方向都以***为主,没有从广大农民群众出发,无法为人民解决温饱等基本问题,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辛亥***的精神,我认为在今天仍是值得广大青年学习的。我们的身边就有黄花岗葬着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们,辛亥***的胜利是当时的有志青年抛弃富裕的生活、抛弃家庭妻儿、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之后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将个人的命运融入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比较现面临转型的中国社会,各种社会问题产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处处可见,趁着辛亥***百年之际,我们应该进行自我反思。
特别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走在社会文明建设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脚踏实地,业务中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发扬创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为社会有利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带头传播*道德风尚,例如近期发生的佛山小悦悦遭车碾事件中路人视而不见的行为足见社会道德的倒退,我们必须勇敢地站出来,做出表率,改变这些窘境。我们不需要如先烈般牺牲生命,只要我们表现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青年应有的形象——在需要我们的时候主动伸出手,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电影出现不少关于***目的的解释,归根到底,***是为了明天我们能拥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国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却未可言“幸福”,需要我们个人及集体继续努力奋斗,借用孙中山先生一句话“***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诸君共勉。
第六篇范文:辛亥***观后感
开始关注这个电影,是因为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张它的海报,上面写道——“我们的历史,从这里开始。”然后我开始拼命回忆,古代历史真正的起点大概是在夏朝,近代历史的起点是鸦片战争,当代历史的起点是建国,哪儿跑出来一个辛亥***。看着看着突然反应过来了,哦,是繁体字的海报,瞬间明白过来了。所谓的我们,其实指的是我们的*同胞。
我发现现在的国人评价历史电影,都不会先评价电影本身,而是滔滔不绝的讲述所谓的意识形态。这部电影是我在历史课上看的,原因很简单,在它上映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还有这么一部电影。犹记得两个建XX业上映的时候,学校、车站、广告,不知道有多大的噱头,以至于电影上映了两个月还有无数国人疯狂追随。而辛亥***,同样是历史片,同样是巨星云集,同样是壮观的战争场面,却无法得到人们的追捧。
大陆有一种很特殊的电影分类,叫做“主旋律电影”。什么是主旋律,其实就是红色,红的让你炫目。可能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们会责骂当今的学生,为什么我们对于那些主旋律电影那么没有热情,难道就这么不爱国吗?那么我要说,我们不是不爱看,而是觉得它们不过是历史书的翻版,不过是把历史课上的东西搬到了银幕上。我们来看一看吧,不论是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还是辛亥***,哪一个不是正史正谈,大而俗地描写历史的流水账。它和大陆的电影“主旋律”是分不开的。为什么我们不爱看?因为那段历史我们早已熟悉,电影如历史书一般将正义给予给***,让我们想起——“辛亥***的意义?”“这是一场伟大的*******……”
所以说它其实是给老百姓普及历史常识的一部片子。再看外国的一些历史片: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莱恩,都是从一个个体事件,一个看似很小的事件来从侧面审视历史,而不是像我们的电影从1911一直哗啦一下讲到1921。我并不是说国外的电影就有多好,但是的确,外国的历史片拿到大陆来放,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得懂。说到这里我们肯定都懂了,我们国人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连辛亥***是哪年发生的,牵扯到的人物都是谁还不清楚,那么何谈对于历史的拓展与反思?如果我们对于历史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与解读,那么我们的电影是不是也能脱离“主旋律”的束缚?
既然形式上不能吸引群众,那么必将从另辟蹊径,从电影的场面和剧情来下功夫。可以说辛亥***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很好的。还记得当初我怀着怎样的爱国情怀到电影院,却看到我们的伟人在打情骂俏,不亦乐乎,影院里时不时的传来悦耳的嬉笑声,而这部影片带给人更多的是反思。我庆幸黄兴和徐宗汉的爱情停留在最美好的地方,保留了历史本身的神秘感和严肃感,让它至少可以出现在历史课上。
让我感到悲哀的是,这一段蔚蓝色的历史,却被红色染的不红不蓝。大陆的近代史电影总是让我很无奈。过分的束缚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这是现在的社会每一个家长都知道的,就像写随笔能写2000字,写作文却憋不出800是一个道理。但是我们的制度却不允许“非主流”电影的发展,似乎“三*义”并不是他所宣扬的内容。我们背过无数遍的辛亥***的意义去哪了?我们张口就来的“三*义”得到体现了吗?
不过在这种畸形的*下,辛亥***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片子了。从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成果,至少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以及他要去总统职位的原因。它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很好的脱离开我们大陆的现状,至少还原了真正的史实,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真相。
从意识形态上说,我相信辛亥***是有所进步的。***之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出现。它对于袁世凯和黎元洪的刻画,还是相当令我感叹的。袁世凯或许是第一次这么光鲜亮丽的出场,在背负了叛国,复辟的骂名之后,这位历史人物的命运总是不怎么样。但是撇开道德不谈,他的军事才能,谋略与勇气,可以说后无来者。他是一个***人物,而不是一个流氓,不至于让我们恨之入骨。孙淳很好的诠释了他,虚伪,但是令人敬佩。黎元洪处事的畏首畏尾,和他在战场的风云四起英明指挥,绝对不是简单的形容词能够描述的。其实历史人物本身就是复杂的,伟人也不是上帝。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名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影响全凭后人给你创造的环境,就像我们和大陆对岸的同胞,文化相通,***却不相融。如果你只是随波逐流,那未免太单纯了些。
另外,它对于西方*的演绎也很出神入化。一直以来,我们对西方侵略者都是抱有消极态度的,但是从辛亥***中,我看到了冷静,明事理,没有偏激的西方人。从荷马李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人性中光明的一面,看到***、经济利益争夺背后的,超越国籍的信念。历史并不是儿女情长爱恨情仇,而是理性的,有规律可循的。战争或***或许只是利益的取舍,但它们的背后,也有人性的一面。
所以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陆也可以带我们走进蓝色的历史,没有红色的激烈与热血,却富有蓝色的理性与冷静。激情太久,我们需要沉淀下来,从另一个角度去爱国。
第七篇范文:辛亥***观后感
国庆放假期间,看了几部电影,其中有一部就是辛亥***,由成龙主演。看过辛亥***电影后,其实印象并不深刻,其情节、场面、规模远比建国大业来说,也逊色许多。
然而,仔细端详辛亥***发生的前后,却感慨良多。
辛亥***爆发,从电影中来看,有它的偶然性。1911年10月10日,当时清*将驻守湖北的主力部队调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新军中的***党人决定乘机发难。不料***党负责人孙武当天在汉口装配炸弹时被炸伤,引起清军的大搜查,***党*要么被捕杀,要么逃离武昌。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赞同***的基层官兵主动发难,经一夜战斗占领了湖广总督署,后来又控制了武昌、汉阳、汉口三镇。 但仓促举事的官兵马上面临缺乏统帅的致命问题。无奈之下,他们找到黎元洪,黎元洪在士兵枪口的逼迫下出任湖北军*都督。湖北军*发布文电,号召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武昌起义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功了。这是辛亥***爆发的偶尔性。
一场意外居然迅速发展成席卷全国的***浪潮,让中国各方****都措手不及。然而,这场“意外的***”却有其必然性。纵观满清王朝在***前50年、尤其是前10年的作为和不作为已经让***的发生只是个时间问题。
从大的方面说,满清王朝的垮台主要是拒绝加入西方引领的时代潮流。就连同李鸿章1865年要求设立电报局,也遭到一帮保守的满汉大臣的极力反对。反对者的理由包括设电报局就要架电线,架电线就会坏风水、侵扰祖坟。
引进西方的技术尚且如此艰难,更不用说借鉴西方的***、经济制度了。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被自己向来看不起的岛国日本打败,清王朝受到极大刺激,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决心变法图强,也就是要搞改革开放。但在一众王公大臣公开反对和暗中捣乱下,1898年的戊戌变法推出百余天后就迅速夭折,光绪皇帝本人也失去了*。
1900年,慈禧太后和一帮王公大臣居然相信打着“扶清灭洋”旗号、盲目排外的义和团是“洋人的克星”,试图利用迷信愚昧的义和拳民与西方全面对抗,一口气向西方11国宣战,结果招来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与列强签订赔款高达4亿5000万两白银的辛丑条约。这一结果让更多仁人志士不再对清王朝抱有幻想。
不过,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仍有其强大的惯性。虽然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等***团体在甲午战争后就不断尝试用武力推翻满清王朝,但直到20世纪头几年,***派与改良派的争议仍难分高下,通过立宪改良中国***经济制度的主张仍大有市场。
而对满清统治者来说,孙黄的***行动固然要坚决镇压,就算梁启超等人温和的立宪改良诉求也难以接受。在空前的内忧外患压力下,清**做出某些改革姿态。1906年9月,清廷终于宣布进入预备立宪阶段。这一改革宣示虽然来得很晚,仍让国内各界感到振奋,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市民、绅商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支持朝廷进行立宪。
但颟顸自大的清王朝又一次失去了聚拢民心的机会。1906年11月,清廷发布裁定*官制上谕,结果却是满族人获得更大权力,甚至连形式上的“满汉平衡”也被打破。这类紧握权力不放的改革不仅更加坚定了***党人推翻朝廷的决心,也让众多立宪改良派人士失望不已,纷纷转投***派阵营。立宪派***梁启超在其现*与***党一文中忧愤地指出:“***党者,以扑灭现*为目的者也。而现*者,制造***党之一大工场也。”
清*却不愿或已没有能力正视社会的呼声。1908年8月,在慈禧太后去世前,清*发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这部维护“君权”、压制民权的“宪法”连士绅阶层为主的立宪派都看不下去,指其为“假立宪”、“伪立宪”。维系清王朝统治的社会基础更加动摇。
1910年1月到11月,以地方士绅为主的“立宪派”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但朝廷不仅毫不妥协,拒不立宪,反而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镇压立宪运动。1911年5月,清*发布内阁官制,成立满人独揽大权的皇族内阁,让立宪派分享权力的希望彻底落空。清*拒绝改革的立场终于招致众叛亲离,改革的空间也丧失殆尽,清王朝垮台只是一个时间或时机问题。
因此,原本属于“意外举事”的武昌起义成了压垮满清王朝的偶尔中的必然。
辛亥***这场“预料中的意外”显然有其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是一次伟大的社会进步。尽管辛亥***没有也不可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中国后来的发展也充满坎坷,直到今天*共和在大陆仍是一个理想,但辛亥***留给后人的最大启示却永远不会过时。
孙中山先生说:***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对如今来说,我想应该理解成:改革还没成功,大家应该努力推动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真正的改革,还改革原有的动力与动机,以*共和的****来消除腐败、不公正的特权。这样国家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第八篇范文:辛亥***观后感
开始关注这个电影,是因为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张它的海报,上面写道——“我们的历史,从这里开始。”然后我开始拼命回忆,古代历史真正的起点大概是在夏朝,近代历史的起点是鸦片战争,当代历史的起点是建国,哪儿跑出来一个辛亥***。看着看着突然反应过来了,哦,是繁体字的海报,瞬间明白过来了。所谓的我们,其实指的是我们的*同胞。
我发现现在的国人评价历史电影,都不会先评价电影本身,而是滔滔不绝的讲述所谓的意识形态。这部电影是我在历史课上看的,原因很简单,在它上映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还有这么一部电影。犹记得两个建XX业上映的时候,学校、车站、广告,不知道有多大的噱头,以至于电影上映了两个月还有无数国人疯狂追随。而辛亥***,同样是历史片,同样是巨星云集,同样是壮观的战争场面,却无法得到人们的追捧。
大陆有一种很特殊的电影分类,叫做“主旋律电影”。什么是主旋律,其实就是红色,红的让你炫目。可能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们会责骂当今的学生,为什么我们对于那些主旋律电影那么没有热情,难道就这么不爱国吗?那么我要说,我们不是不爱看,而是觉得它们不过是历史书的翻版,不过是把历史课上的东西搬到了银幕上。我们来看一看吧,不论是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还是辛亥***,哪一个不是正史正谈,大而俗地描写历史的流水账。它和大陆的电影“主旋律”是分不开的。为什么我们不爱看?因为那段历史我们早已熟悉,电影如历史书一般将正义给予给***,让我们想起——“辛亥***的意义?”“这是一场伟大的*******……”
所以说它其实是给老百姓普及历史常识的一部片子。再看外国的一些历史片: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莱恩,都是从一个个体事件,一个看似很小的事件来从侧面审视历史,而不是像我们的电影从1911一直哗啦一下讲到1921。我并不是说国外的电影就有多好,但是的确,外国的历史片拿到大陆来放,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得懂。说到这里我们肯定都懂了,我们国人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连辛亥***是哪年发生的,牵扯到的人物都是谁还不清楚,那么何谈对于历史的拓展与反思?如果我们对于历史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与解读,那么我们的电影是不是也能脱离“主旋律”的束缚?
既然形式上不能吸引群众,那么必将从另辟蹊径,从电影的场面和剧情来下功夫。可以说辛亥***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很好的。还记得当初我怀着怎样的爱国情怀到电影院,却看到我们的伟人在打情骂俏,不亦乐乎,影院里时不时的传来悦耳的嬉笑声,而这部影片带给人更多的是反思。我庆幸黄兴和徐宗汉的爱情停留在最美好的地方,保留了历史本身的神秘感和严肃感,让它至少可以出现在历史课上。
让我感到悲哀的是,这一段蔚蓝色的历史,却被红色染的不红不蓝。大陆的近代史电影总是让我很无奈。过分的束缚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这是现在的社会每一个家长都知道的,就像写随笔能写2000字,写作文却憋不出800是一个道理。但是我们的制度却不允许“非主流”电影的发展,似乎“三*义”并不是他所宣扬的内容。我们背过无数遍的辛亥***的意义去哪了?我们张口就来的“三*义”得到体现了吗?
不过在这种畸形的*下,辛亥***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片子了。从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成果,至少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以及他要去总统职位的原因。它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很好的脱离开我们大陆的现状,至少还原了真正的史实,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真相。
从意识形态上说,我相信辛亥***是有所进步的。***之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出现。它对于袁世凯和黎元洪的刻画,还是相当令我感叹的。袁世凯或许是第一次这么光鲜亮丽的出场,在背负了叛国,复辟的骂名之后,这位历史人物的命运总是不怎么样。但是撇开道德不谈,他的军事才能,谋略与勇气,可以说后无来者。他是一个***人物,而不是一个流氓,不至于让我们恨之入骨。孙淳很好的诠释了他,虚伪,但是令人敬佩。黎元洪处事的畏首畏尾,和他在战场的风云四起英明指挥,绝对不是简单的形容词能够描述的。其实历史人物本身就是复杂的,伟人也不是上帝。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名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影响全凭后人给你创造的环境,就像我们和大陆对岸的同胞,文化相通,***却不相融。如果你只是随波逐流,那未免太单纯了些。
另外,它对于西方*的演绎也很出神入化。一直以来,我们对西方侵略者都是抱有消极态度的,但是从辛亥***中,我看到了冷静,明事理,没有偏激的西方人。从荷马李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人性中光明的一面,看到***、经济利益争夺背后的,超越国籍的信念。历史并不是儿女情长爱恨情仇,而是理性的,有规律可循的。战争或***或许只是利益的取舍,但它们的背后,也有人性的一面。
所以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陆也可以带我们走进蓝色的历史,没有红色的激烈与热血,却富有蓝色的理性与冷静。激情太久,我们需要沉淀下来,从另一个角度去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