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有感 高中高三 1200字
字 数: 12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1200字的作文,题目为:《读《思维的乐趣》有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我们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年轻的一代,按作者所描述,可以说完全是有了思维,甚至前所未有的拥有思维权利的一代,然而我总在想,这些权利似乎也并不是别人很放心的“让”给我们的,而是我们的不乖巧,或者说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给了我们这种思维的权力。
从小学的思想品德,到现在大学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我们一直在有限的课堂上被暂时束缚着,老师想告诉我们那些不变的真理,然而正是一为有限,二是单薄的课本,让美好的想法成了灌输的失败,我们放眼社会,于是摒弃书本,而非我们故意,确是被逼无奈,社会的现实让我们对美好的事物望而却步,那些关于美好的思维成了良心上的“鸡肋”。
父母是最爱我们的,是最关心我们的,是最记得时刻提醒我们的,然而有时候也是最“侵蚀”我们的,“不听老人言”这种类似的话,我想大概最早是从孔夫子那里演绎来的吧。我们父母这一代人,差不多是经历了或者赶上了那个年代尾巴的人,他们历尽半生,磕磕绊绊,如今有从得意到落寞的,也有从落寞到春风得意的,无论这两种的哪一种,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关于这个社会的认识,当然,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会配合思想品德这种课程的,然而如果不是我记忆有问题,随着我年龄的增大,我从他们口中得知的关于这个社会越来越不如当初的美好了,他们思维了半生,喜忧参半,他们或诚惶诚恐的,或实实在在的,想把他们的思维结果注入我们头脑之中,原因很简单,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写到这里,有个再明白不过的问题,关于那些教大孩子政治课的老师,私下里教育自己的孩子,绝不像教育自己的学生那样。那个时候,他们才好好的摊开自己的思维吧。
我想,读过这本杂文的人,一定会为王小波思想的深邃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所折服。语言让人忍俊不禁,但语言背后的内容却有时让人倍感心酸,更多的则是出于愤怒;写作的手法委婉含蓄,但却能把问题揭示的入木三分。看看王先生关于那个灾难的年代的描写,你就绝对不会认为我的上述语句是阿谀奉承,或者仅仅是为了写这篇读后感而绞尽脑汁想出的套话、废话。在《沉默的大多数》一文中,王小波对那个时代掌握话语霸权者冷嘲热讽,“除了怀疑话语,我还有一个恶习,就是吃铅笔。上小学时,在课桌后面一坐定就开始吃。那种铅笔一毛三一支,后面有橡皮头。我从后面吃起,先吃掉柔软可口的橡皮,再吃掉柔韧爽口的铁皮,吃到木头笔杆以后,软糟糟的没什么味道,但有一点香料味,诱使我接着吃。终于把整枝铅笔吃的只剩下一支铅心,用橡皮膏缠上接着使。”没有意正严辞的批判,也看不到淋漓的鲜血,但是想象一下吧,一个小孩,尚未懂事,也许因为营养不良,头大、身体纤若,每天到了教室放下书包就开始津津有味的吃铅笔,顽皮?可笑?同情?还是恐惧,恐惧我们或我们的孩子回到那样的境地?
但是,令我在读这本书中所收获最大的、也是不断让我获得阅读的惊奇和快乐的,并不只上述这些。我想,仅仅对自己经历进行描写和反思,即使应用再高的写作技巧,即使文采和结构再吸引人,王小波绝对不会成为我们现在阅读的这个王小波。如同李银河在评价自己的爱人时所说“我一向觉得他有两个东西比较突出,一个是他的那种已经形成了的个人的写作风格,……。另外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我觉得,王小波先生写作的“与众不同的思路”,绝非在写每篇文章时,一时兴起、独辟蹊径,或者天生喜欢标新立异,相反,使他的文章和观点与众不同的原因根植于王先生所具有的*主义和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开放的精神。如果将王先生的作品放在这样的背景和框架之下,再比较一下他同时代甚至现在的许多人的观念和思维问题的方式,王小波先生的文章总是有“与众不同”的思路,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而我想,王小波的这种开放的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发展和我们获得安全的重要保证,而我们现在许多人心中仍然固有的一种封闭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这个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潜在威胁。这也是为什么我在阅读完《思维的快乐》这本书时能发现这么多惊喜和开始热爱书的作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