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自觉,则可能“复活”
——读《复活》有感
若堕落,则可能毁灭。
若自觉,则可能复活。
托尔斯泰的《复活》深刻表现了这两句话。全书以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欺骗并抛弃少女玛丝洛娃,导致少女心灰意冷,被逐出家门。她又被诬告为杀人犯,并与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重逢。聂赫留朵夫十分忏悔,想要赎罪,他为了玛丝洛娃四处奔走,玛丝洛娃也燃气了生活的信心。最终男主陪着女主一起流放到远处,达成了自我救赎和心灵的复活。
聂赫留朵夫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他成熟善良,愿意为了一切美好的东西献身。这一时期他深深爱着玛丝洛娃,一切都是纯洁美好的。第二时期,他变得无耻,猥琐,并在这时欺骗并抛弃了玛丝洛娃。第三时期,再见到玛丝洛娃,男主人性中的善被激发,开始了自我救赎的过程。他抛弃了贵族资本主义固有的利己主义,来完成自己心灵的救赎。在这世界,一丝丝的善念并不如漫天大火,却只是星星之火,也足以点燃一片草地。
又有谁的人生不是一场灾难呢?
如何捡拾破碎人生的一地鸡毛呢?
玛丝洛娃原是一个清纯善良的少女,但在被聂赫留朵夫欺骗以后被赶出了家门,甘愿堕落于社会的黑暗中。再次与男主见面后,被男主决心救赎的心打动。在男主提出要与她结婚的时候,她却暴怒,发泄心中埋藏的怨恨与气愤。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她想到心灵净化的可能。她也开始重新爱这个世界。善的信念就像一只片浪花,她带我们穿过风,穿过雨,掀达坝顶,领略世间的温柔与美好。
自觉自悟,已往不谏,来者可追。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回归到心灵的田园。他们最终都达成了自我的救赎和心灵的复活。但本书并不仅局限于此。我想问:法院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那些看似正经实则好吃懒做的蠧虫,又为何不受处置?法院实际上是以维护社会现状,因此他要迫害处决那个对社会现状有威胁的人。而这也便是俄国当时社会矛盾的缩影。书中聂赫留朵夫希望从福音书中找寻答案,而托尔斯泰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他虽然没有找到出路,却达成了思想和道德上质的飞跃。
复活还是堕落,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回归心之田园的选择。这是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完善。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与本心,是复活的根本与源泉,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中。
选择了复活,所以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