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警报 森林里 初中初一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的作文,题目为:《森林里的“特殊警报”》,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哎哟哟,哎哟哟,我手上怎么起了这么多的泡泡啊,快疼死我啦!山羊医生,快帮我看看吧!”小熊疼的叫苦连天。
只见山羊医生的门口挤满了病号,有的像小熊那样手上长满了水泡,有的脚上长满了水泡,最严重的要数小松鼠了,舌头上都长满了水泡,发高烧到39°了,什么食物都不能吃了。
原来因为森里里的动物们不讲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乱吃脏东西,结果患上了“手足口”病。山羊医生忙得不可开交,就算它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这混乱的场面啊!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到了森林之王——狮子的耳朵里,狮子大王勃然大怒,厉声呵斥:“是谁如此大胆,把这可恶的病毒传到我的这些臣民中间的?”
狮子大王最忠实的大臣狐狸说道:“大王,由于动物们不讲卫生,有的饭前便后不洗手,有的在地下捡脏东西吃,所以造成了今天这种情况,听说现在人类中间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叫‘甲型H1N1’的病毒,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这种病毒会很快传到我们动物王国里来啊!”
狮王听后立即给全部动物下令:每个人都要严格讲究卫生。并且还让医术高明的山羊医生编了一首预防手足口病的歌谣: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森林里小动物们接到狮王的命令后严格执行,手足口病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
我呼吁人类,特别是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一定也要讲卫生,按照狮大王让山羊医生编的歌谣去做,不然也会像小动物们那样痛苦哦!
附:手足口病知、防、治三步行(转载网上的)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生于婴幼儿。它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据国外文献报道,手足口病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病毒如何传播的?
病毒的潜伏期为2~7天,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传播方式多样,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都能成为传染源,但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的粪便甚至数周后仍可排出病毒。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只获得该型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病毒再感染无法交叉免疫,也就是说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病毒而再次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会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手足口病有多大的威力?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
手足口病会有什么样的症状?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热体温多在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孩子在流口水或吃东西的时候会感觉疼痛难忍,表现为时时啼哭、烦躁、不爱吃东西、尿黄。
再过1~2天后,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也会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或绿豆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嗜睡、频吐、头痛、颈部僵硬、抽搐,也有的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腹痛、手脚发凉等。如出现这些情况多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病症,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入院就医。
怎样预防孩子受到手足口病的侵害?
一、多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二、对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不吃生冷食物;三、保护易感儿童,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四、控制传染源,注意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五、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