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个毕业的季节,也是一个离别的季节。
看着校园中邂逅毕业季的学生,忙碌,悲欢,匆匆,不由想起自己去年的这个时节,一样的情景,相似的心情。正如席慕容所说:“我们也许都是一棵将要开花的树,花开的时候,就是离别的时候。”
大学四年,独自一人在异乡。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从陌生到相识,相知,当渐渐没了距离的时候,亦是离别之时。清楚地记得每年毕业那晚,校园广播的歌曲一直播放到凌晨,见证了三年,经历了一年。在歌声中回想四年的点点滴滴,历历如在眼前。那一晚,心情是复杂的,有拿到毕业证的欣喜,有天一亮各奔前程的伤感,有对未来何如的茫然。各种滋味交织在心头,彻夜辗转难眠。
平夙莫逆于心,离别固然难舍难分,但在现代人的生活里,不过叮嘱几句,道一声珍重、常联系尔尔,比起古人,大抵少了那一份离愁和别恨。梁实秋先生说得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中的离别之音算得上是雅歌中的雅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是“留”的谐音,作为古人离别时的相赠之物,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现如今,折柳送别竟成了绝响。也许是时间不对,也许是地点不对,古人离别时的那一番“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柳”味终究寡淡了。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与离别相随的习俗,流传至今,只是形式上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因素。尤其在年轻一代中,适逢毕业离别,三五成群,邀聚歌厅,欢唱留念。借着歌曲的感性,可以开怀,可以潸然。只是相比于旧时“劳歌一曲解行舟”的情形,显得喧嚣而形式大过了内容。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离别里那浓浓的酒味,为离人平添了无限的愁绪。古人临别饯行,或借酒一消心头离愁,或劝酒让离人多留一刻。《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把人世间的离情别绪推到了极致,酒入愁肠,化作行行相思泪。尽管这表现的是爱情,但对今时今世饯别已作为应酬礼节的一种而言,依然多了那一番深厚的滋味,不然怎能成就如此扣人心弦的乐章。
“自古多情伤离别”,若要细究,“别”中的意蕴自是丰富隽永。昔非今比,古人的那种雅致与深情,今人望尘莫及,如若闲静之时想想,能让自己的心胸更加辽阔,也为劳累得将近麻木的心增添一份柔软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