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群雄争霸,品三国奥妙
——读《三国演义》有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想漫漫三国百年,那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太多成的智慧,也有许多败的教训,如今早已灰飞烟灭,留给我无限的感慨与感伤。读《三国演义》,品味其中的奥妙,是我睡觉前最喜欢做的事情,每个人的性格,行为,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大汉,这个朝代有多伟大实在不容赘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硬的国家。汉武帝用他一生的征战给这个土地上的人民留下了骄傲的基因,无数年的战争无数次的胜利给了这个民族回味至今的骄傲自豪。这个朝代的历史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豪言壮语。“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汉宣帝刘病已自豪的将整个已知世界纳为版图。陈汤远赴千里,将单于的头颅拿下“敢明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的霸道直至今天仍然为人传诵。但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天下大势本就是分分合合,两汉四百年,也终究要落下帷幕了。
英雄辈出,豪杰群起。“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位江东的碧眼男儿,怀揣着胸怀天下的梦想,于弱冠之际接过父兄大权,从此坐断东南,看天下纷争。在江东的土地上,有着他父亲的血水,兄长的汗水。年虽幼,但他硬生生扛起了江东的大旗,在张昭与周瑜的辅佐下迈向了中原。赤壁之战,他打出了父兄的威名。蜀吴之争,他平灭了刘备的梦想,加冕称帝,“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他让三足鼎立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三国。不畏强敌,在最困苦的时候不苟且偷生,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不怪千百年后,满怀韬略却因南宋朝廷的畏畏缩缩而无用武之地的辛弃疾大唱那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休叫天下人负我”,忠奸难辨,善恶难分。这一句话打开了曹操争霸的生涯,也留下了千古以来的褒贬不辨。‘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么曹操呢?他的存在让汉室继续绵延,但却是他的儿子彻底的毁灭了大汉。不过纵然种种也改变不了他对历史的贡献。他南征北战,基本结束了汉末的乱战。扫定北方蛮夷,镇压乌桓鲜卑。官渡大战,面对数倍于己的袁绍大军,曹操没有懦弱与退缩,没有害怕与苦恼,抗住压力,鼓励臣子将士。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平定了中原一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以其宽广的胸怀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懈追求,开辟了一条直属于他的成功之路。不能否认他的多疑与敏感,但是,千古功名自有后人评说。当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又有几个人想起,他年少时的梦想是死后墓碑上刻下“汉征西将军之墓?”
其实令我最为着迷的人,其实是周瑜,史书上记载周瑜羽扇纶巾,一代儒将,但在罗贯中的笔下,他,却有了双重性格。他格局开阔,在诸葛亮来游说,东吴来游说,最后一锤定音的是他,他使孙权坚定了抗击曹操的心。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他计谋出众,三江口使曹操折兵,使蒋干中计,又让庞统巧施连环计,又提出火攻,大破曹操百万雄师。但是,他身上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他心胸狭隘。但正是这种“既生瑜何生亮”的鼠肚鸡肠,让周瑜变得戏剧化,变得不完美,变得更有人性,人总是不完美的,完美如诸葛亮也有街亭之失。周瑜,英雄也。难怪后人赞叹“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关羽,世之虎将,在我看来,豪壮的背后却也有得意自矜,马超入蜀,他要比试武艺,孙权求嫁女儿,他傲然拒绝,就在诸葛亮答应还东吴荆州之时,他也违抗命令,拒不归还。但他重义,过五关斩六将便是最好的例子。
纵观《三国演义》,许多失败的战争多数是因为主帅不听谋士的意见,刚愎自用,最终落得身死人亡。最典型的当属吕布了,吕布以勇自恃,以为自己有赤兔马和方天画戟就天下无敌,可不知道自己虽有武力,但无良谋。在他和曹操争锋的过程中,因不听陈宫屯军山上的建议,延迟进军时间,最终落到曹操手里。 及时抓住机会,这是《三国演义》中传达出的一个最重要的启示。纵观整部《三国演义》,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及时抓住机会。曹操善于抓住机会,多次死里逃生,用兵也是这样,官渡之战,一鼓作气,运用智谋,大破袁绍。
三国的奥妙太多太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不仅是我们去回味历史的鸿篇巨作,更是生活和做人的指使灯。其中的奥妙,要认真的咀嚼。
美好安定和平的生活是多么的可贵,我们最应该学会的是珍惜幸福生活,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里尽放光彩。别为结果遗憾,因为过程如此精彩。 其实,所有人都在时代大潮里起起伏伏,一时得势不必得意,一时失势不必失意,是非成败转头空。如同开篇诗那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看的开,尽历风雨,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