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其一)》诗意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李白《古风(其一)》诗意

来源: 作文大全2022-02-24 03:51:08
导读:古风(其一)李白[1]大雅[2]久不作[3],吾衰竟谁陈[4]?王风[5]委蔓草[6],战国多荆榛[7]。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8]正声[9]何微茫,哀怨[...

古风(其一)

李白[1]

大雅[2]久不作[3],吾衰竟谁陈[4]?

王风[5]委蔓草[6],战国多荆榛[7]。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8]

正声[9]何微茫,哀怨[10]起骚人。

扬马[11]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12]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13]不足珍。

圣代[14]复元古,垂衣贵清真[15]。

群才属[16]休明,乘运共跃鳞[17]。

文质相炳焕[18],众星罗[19]秋旻[20]。

我志在删述[21],垂辉映千春。

希圣[22]如有立,绝笔于获麟[23]。

【注释】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诗侠”。他的诗收录在《李太白集》中,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在醉酒时写的,主调是抨击时政、追求*,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2]《大雅》:《诗经》的一部分,这里指代《诗经》这类大雅之作。

[3]作:振作。

[4]陈:述说。

[5]王风:《诗经·王风》,也指代《诗经》这类大雅之作。

[6]委蔓草:埋没在蔓草里,指默默无闻。它的意思和“久不作”的意思相同,都是指《诗经》这类雅正之作已经很久都没有振兴了。

[7]多荆榛:形容时局混乱。

[8]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战国群雄相互征战,直到强大的秦国统一了六国。

[9]正声:像《诗经》那样雅正的诗歌。

[10]哀怨:指屈原那些充满了哀怨之情的作品。

[11]扬马: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他们振兴了衰颓的文坛,拓宽了文学的发展领域。

[12]宪章:本意是典章制度,这里指诗歌的创作规范。

[13]绮丽:指华美的词藻。

[14]圣代:指唐代。

[15]清真:朴素自然,与“绮丽”相对。

[16]属:适逢、刚好赶上。

[17]跃鳞:意指施展才华。

[18]相炳焕:相得益彰。

[19]罗:罗列、散布。

[20]秋旻:秋天的天空。

[21]删述:修撰史书,暗指诗人希望自己能在政治上有所成就。

[22]希圣:希望自己能够像孔圣人一样。

[23]获麟:获得声名。

【赏析】

李白的这首《古风》(其一),表面上论述的是诗,其实上说的却是政治和诗歌,乃至整个文化界。

关于这首诗,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都曾作过精辟的解释,不过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疑问。例如,对于“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这两句,历来众说纷纭,普遍的看法是,诗人实际上希望自己可以效法孔子,写一部像《春秋》这样总结政治得失的佳作。李白认为,诗歌的繁荣取决于政治的清明。从这首诗来看,他对唐朝的时局是满意的,而且他也正准备有所作为。

由字面意思推断,李白好像只肯定《诗经》这类雅正之作,而对此后的诗歌都持否定态度。俞平伯先生认为,诗人作这首诗只是想借文学的变迁来批判政治。所以,人们在解读这首诗时,如果忽略了诗人对君臣际遇的艳羡和期盼之心,就难以准确地理解它了。

开头两句统领全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说的是,像《诗经》这类能体现一国恢弘气象的“雅正”之风已经衰微了,深层意思是感叹盛世不再,所以很久都听不到气象恢弘的盛世之音了。诗人踌躇满志,认为自己可以担当振兴雅正之声的重任,只是年事已高的他有些力不从心,而且也没有人可以让他大展身手。诗人一唱三叹地表达了自己的苍凉 感慨,气息湿润闲雅、节奏和缓,没有丝毫的牢骚和不满,具有真正的“大雅”之风。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表面意思是说,像《王风》这类的大雅之作也默默无闻,等到混乱的战国时期,就更没有振兴这些大雅之作的时机了。它的深层含义是,感叹周朝*集权衰败到其他诸侯国一样的地步,形成了各国相互纷争的局面。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讲的显然是战国的时局。战国时期,七雄争战不断,直到强大的秦国统一了六国。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讲的是战国时代的诗歌与政治的关系。“正声何微茫”既回应了上文,又引出了“哀怨起骚人”。考察文学史,正声与哀怨之音的确是此消彼长。每当局势衰乱时,雅正之音就消歇沉沦,而哀怨之声则马上兴盛起来。“骚人”屈原是战国秦朝以前的诗人,李白把他的作品都归入哀怨之列,言外之意是振兴雅正之声还 有点儿希望。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的意思是,像扬雄和司马相如等人继楚辞之后,在颓靡的文风中激起中流,创造出汉赋这种广为流传的新体裁。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意思是自从雅正之风衰微之后,虽然文风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诗歌的创作规范却沦亡了,正声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恢复。诗人在这里强调诗文兴废取决于“宪章”,含有诗文兴废取决于政道的意思。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建安以来的诗文,非常盛行绮丽的文风。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这两句也是在议论政治,说的是历代圣贤帝王都用本性来治国,因而政治清明。这里的“清真”,实际上指的是纯净的人格、道德或气质,而不是诗歌的风格。而“贵清真”,当然也就不限于个人的人格、道德或气质,而是扩展到了治理国家的范畴,从而用“无为而治”来达到政治清明的目的。具体说来,李白是在称赞唐玄宗,说他“垂衣”而治,也许是想通过称赞来表达一种期望吧!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的意思是,只有在政治清明时期,有才华的人才能乘运而出,从而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诗歌的繁荣打开一个新局面。这两句实际上表达了贤才对盛世的向往之情。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意思是在政治清明之下,诗文的词藻和内容相得益彰,从而造就了更多有才之人。这两句与上面的说文论政一气贯通,也具有明显的干政和入世色彩。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这两句也志在论政。孔子修撰《春秋》,意在褒贬政治的得失。诗人希望自己可以仿效孔子,所以他当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修撰史书的文人。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一转前面的消沉格调,坚决地表示了自己愿意在有生之年努力为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想法。诗人把自己比作孔子,以开创一代诗风为己任,说明他对自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里的“立”字,和起句的“作”字遥相呼应,给人一种“大雅”好像又“作”了的感觉。

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立场就是振兴大雅之风,所以用的完全是中锋正笔,既没有他一贯的飘逸之风,也没有大发牢骚,而是充满了大雅君子的胸襟和风度。因此,尽管“吾衰竟谁陈”的慨叹表达了诗人对当世的不满,而且“圣代复元古”以及其后的五句也在正面颂辞中微露矛盾之意,但也不能说明诗人作了违心之论。其实,诗中的矛盾正体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需要读者仔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