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赏析·杜甫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登楼·赏析·杜甫

来源: 作文大全2023-07-01 21:45:37
导读:登楼·赏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是唐代宗广...

登楼·赏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 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但十月吐蕃攻陷长安,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攻陷剑南、西山等地,国家陷入战乱之中。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首联点出诗人登楼时的心境。诗人因“花近”而心中哀伤,为什么呢?因为国家“万方多难”。在这万方多难的时期,漂泊他乡的诗人心中满是愁苦忧思,登上高楼,看到繁花盛开,诗人却满是伤感。诗人写春景之欢快反衬情感之哀伤。但诗人倒装句子,先写见花心伤这个反常态度,再说感伤原因,使人产生悬念,也侧重强调伤心之深痛。“登临”两字,引领下文。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并且,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见,诗人心怀国家,此时,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主要写国家战事。诗人登楼远眺,由浮云想到了国家现时情况,虽然大唐朝廷风雨动荡,但代宗又回到了长安,可见“终不改”,这照应了上一句的“变古今”,语气中流露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接着诗人用口述的语气,好像在告诉“寇盗”一样,让他们“莫相侵”,用语坚定,一片浩然正气。

“可怜后主还 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最后两句,诗人怀古伤今,以此讽刺当朝昏君,寄予了诗人的抱负。诗人迎风挺立在高楼,眺望沉思,不觉之间已是日落西山,在苍茫的暮色中,远处的先主庙、后主祠模糊可见。诗人想到了后主刘禅,不禁感叹道:“可怜刘禅亡国昏君,竟然也有祠庙,享受后人香火。”

最后,诗人以“梁甫吟”收尾,暗含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和追思之情,也暗示自己希望被君王赏识,一展抱负的愿望。诗人在这里用刘禅事迹暗喻唐代宗李豫昏庸无能,造成国家动荡、吐蕃入侵的艰难局面,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辅佐朝政。而诗人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施展的机会,只能在暮色中沉吟低叹。

这首七律寄景抒情,将国家的动荡、自己的感怀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相互渗透,用字凝练,对仗工整,语势雄壮,意境宏阔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后人点评】

清人沈德潜:气象雄伟,笼盖 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