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学习了萧红的文章《祖父的园子》,读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虽然作者萧红的一生非常坎坷,但是那段在祖父园子里度过的童年时光是那么的美好快乐,令人向往,令人心动。她笔下流淌的童年时光都是*的,你看:“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话,愿意开一谎话。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认真地品味这些句子,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扎着一个小辫,穿着一条红色的小裙子的小姑娘。她正咧着嘴,开心地在倭瓜棚里捉迷藏,在黄瓜架“吭哧吭哧“地啃黄瓜,在玉米地里捉蚂蚱……一切都是自然的状态,一切都是无邪的纯净。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个园子。外公家后面的那一片园子,每年回老家,我总是随手把行李一扔,直奔它的怀抱。
初春,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园子里的一切都焕然一新。一阵微风吹过,那些绿色的小生命轻轻地抖掉身上的雨水,挺直了身子,显得更加精神了。雨水渗入泥土,泥土散发出一股幽香,令人心旷神怡。蝴蝶、蜜蜂纷纷趁着大好心情,跳上一支优美动人的舞蹈。
要问这时的我在干什么呢?“嘘,别出声”我正在捕捉一只活蹦乱跳的蚂蚱。只见那只蚂蚱似乎玩累了,停在一片菜叶上一动不动,我见时机已经成熟,便猛地一下扑上去。“哦,真是太好了!”我抓着它满园子乱跑。
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园子里的瓜棚。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园子里游戏、打闹。玩累了,就拿遮阳帽往后脑勺下一垫,躺在瓜棚下,翘起二郎腿,一边采个黄瓜美滋滋地啃起来,一边数数每棵黄瓜藤有几朵花。过会儿,我见外公在瓜棚边睡着了,就在他的将军肚上画鬼脸,等他醒来发现,我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园子里留下外公呵呵的笑声。
外公的园子,就如萧红心中的“祖父的园子”一样,它是我幼时的游乐场。它虽普通,但童年的我总能在里面找到无穷无尽的欢乐。
【第2篇】
要写读后感,还得从这篇充满了童趣的课文说起!
前面几段都是描述花园里面的景物,并非只是爱屋及乌地写几样,而是全景式地介绍了花园里的各种东西,连小虫子都写的生动细致。后面一直到文章的结束,写的都是作者和她祖父在花园里面的事。为读者完整地勾勒出了一个淘气、可爱的小女孩和一个勤劳、慈爱的老人的形象。
整篇文章,作者的笔风没有改过,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写的。我想作者写的时候他的心一定是又回到了她的童年,回到了祖父的那个美丽的院子里面。她的心中一定是快活的、*自在的。要不然,怎么能将孩子的天真幼稚写的这般传神!之所以前面的描写那么细致,是因为作者写的凝神啦,忘掉了一切,只听见那杂乱而悦耳的虫鸣鸟叫,脑海里浮现的全是花园里色彩斑斓树木蝶虫。她又回到了她童年的花园里面!特别是第4、5、13自然段,仿佛说的就是昨天发生的事。还有最后一段,与《牧童》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假设将文章交给一个不知情的人看,骗他说是个孩子写的,说不定他也信呢!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写的很散,但每段都读着很舒服,幽默风趣,让人会心一笑,又顺其自然地落了笔。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感觉到这就是有名的肖红女士的文章了吧!我想再说说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读这篇文章。那是因为这篇文章让我也回忆起了我的多彩童年,快乐的时光,无忧无虑的生活。读着读着,我只看见几个字与一幅画卷,画里面是作者在花园里玩耍,我也在玩耍。分别在画的左右,落着几个字:和谐、童真!
【第3篇】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作者是萧红,她的原名叫张乃莹。文章写了她年幼时在祖父花园里的一些事情,看起来写得很散,但突出了其中心---*。在祖父的园子里,可以不受一点拘束。文章用最简朴且童真的语言写出了一些顽皮的事。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感觉写得太散了,有些地方重复啰嗦,比如第17自然段中的一些句子:“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觉得很奇怪,这么啰嗦的语言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又反复读了几遍,渐渐地,发现前面有一句话:“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活了。一切都*了。”这段话概括了整篇文章,也点明了中心。再反复读这些句子,突然感到那些黄瓜啊,玉米啊,一切真的就是那样的*,我觉得,是作者心里感觉*自在,才看什么都是*自在的。我好像也跑到祖父的园子里去了,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花园啊!那些漏洞就在不经意间溜走了。
我最喜欢4-13自然段。最能体现出那种不受拘束的,就是“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看起来作者对祖父是不礼貌的,但就是这种不礼貌才体现了与祖父之间的亲密,也看出祖父对作者很宽容,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我在爷爷面前也是很放肆的,我感受到作者在这里是多么*自在啊!
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其实用简朴、天真的语言也可以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