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敢问 数学题 小学五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目为:《由敢问老师数学题想到的……》,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在4月1日写的博文《数学卡片日记》中,有一个“我的问题”栏目,其中有一个问题“《成功训练计划》的第31页第一题的5小题: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相等的木棒,用10根等长木棒最多能摆成()个。 答案为什么是2,不是3?” (引用4月1日博文)
这个问题,是在我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活动中发现的,月月拿出家里的小火柴,摆摆,看看,她发现:能摆2个(正方形不连摆时),也能摆3个(正方形连摆时)。她说:“妈妈,这个题,我们数学书上也有,(在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45页)老师上课讲的是2,为什么不是3呢?”
我当时表扬了孩子善于发现。但这个题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老师的答案可能出错了!因为该题是问最多能摆成()个,2不是最多,应该是3。孩子也和我的观点一样,由于“给郑老师打电话关机了,给高杨妈妈打电话,她也不知道,看来只有明天问老师了”(引用4月1日博文)
我便鼓励她有空去问老师,可是,当我下午接她时,她说自己没问老师,理由是,“我们同学都没有课下问老师题的,如果老师叫去办公室,肯定是没考好,我第四单元又考了100分,而且今天老师还给我发了“数学小能手奖状”,这可是下学期,我们班的第一个奖状啊!”。
我愕然!
孩子原来是这样想的!不过,我一想:“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黑格尔语),怕丢面子、怕同学瞧不起、怕老师有看法,误认为请教别人是不光彩的事情。一年级的孩子,毕竟年龄还小,能发现问题已经不错了!去问老师,去自己解决问题,对他们的能力要求,似乎高了些。
但问题出现在了我们的教育中,我们的确应该关注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也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说明正积极参与学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在在我的激励下,懂事的月月还是走进了
郑老师的办公室,她获得了满意的答案。郑老师说:说:“2和3都对,但对于一年级刚学图形的孩子来说,我们讲2,是更直接、更便于接受。”教育家布鲁纳所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是教师,也包括学生和家长。……”
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习惯。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培养孩子敢问、会问、善问。我们要积极评价孩子,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孩子都乐于提问。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学习中的“不懂”、“不会”是常事,决非愚笨,而不耻下问,却却是一个人好学上进的表现。孩子爱问家长,(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但是,如果遇到家长不能回答问题,或者家长不在身边,孩子敢不敢问在学校问老师呢?我们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问老师!
其次,作为老师也要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防止学生产生紧张、局促不安的心态,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使学生能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学习。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质疑问难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的治学思想。陶先生在《每事问》、《问到底》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以此激励学生敢问、勤问、问到底。吟诵先生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诗文,对照先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一生,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启迪和力量!!
后记:本来,昨天发生了评读书状元和问数学题,两件有意义的事情,想一气呵成,写两篇,可是时间不允许,而且自己也没有斟酌好这一篇。不过,我觉得这对孩子成长很重要,因此,还是想拿来和大家分享!写完之后,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我想博文命名为《孩子敢问的力量》也有道理。为了我们孩子的明天,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