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一爱一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一爱一、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 是没有那天真、可一爱一、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一性一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一性一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一性一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 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一性一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一性一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一爱一之不切了;一爱一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一性一认识,还 不能限于理一性一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 有一个“一爱一”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 指一爱一!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一爱一”,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一爱一决不是庸俗的,婆,婆一妈一妈一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卧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一爱一。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一性一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一精一练的感情,还 是要流于庸俗;所谓sentimental 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一性一与普遍的人间一性一。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一性一,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一性一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 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一性一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这个意思,克利斯朵夫(在第二册内)也好像说过的。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 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一爱一,才不是盲目的一爱一。
而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一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较少不完美之处]!
好像世界上公认有个现象:一个音乐家(指演奏家)大多只能限于演奏某几个作曲家的作品。其实这种人只能称为演奏家而不是艺术家。因为他们的胸襟不够宽广,容受不了广大的艺术天地,接受不了变化无穷的形与色。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