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屹立在斜阳古道上。寒风凛冽,吹得他衣襟上下翻飞。他久久地凝视着来时的路,长叹一声,然后转身离去。他,便是范增了,那个“平生心力为谁尽,一事无成空背疽”的范增。
世人对范增多贬意,因为他不识时度,急于功利。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心目中的范增,是一个老当益壮,不服老、不服输的忠臣!
初识范增,是因为《鸿门宴》,后来了解范增,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载:“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这是对范增投奔项梁前的描述,体现了范增的足智多谋。虽然文中并无对范增年轻时的描写,但我猜他一定是一位十分好学并持之以恒的“优等生”,直到老年。
当年逾古稀的范增听到项梁起兵反秦时,他立马赶去投奔项梁,积极为反秦事业出谋划策。这就是我佩服范增的地方——他不服老、不服输。他的身上高度体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精神。
后来,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鸿门宴了。因为范增年龄较长,项羽便称他为亚父。也因这个,范增为了项羽的霸主事业鞠躬尽瘁。他很早就看出了刘邦的野心,多次向项羽阐明杀掉刘邦以绝后患的利害关系。但项羽的盲目自大、妇人之仁,使其迟迟不肯下杀手。范增多次暗示无果后,便召来项庄暗杀刘邦,可是功败垂成。其一片赤胆忠心不但未使项羽感动,反而起了反作用,遭到项羽的嫌弃。
刘邦逃走后,项羽自以为是地分封了诸侯,又回到了老家江东休生养息。其间, 因范增之前“平生奇计无他事,只劝鸿门杀汉王”,项羽越发不重视范增,直至陈平起事。
苏轼曾经说过:“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是啊,范增若未被赶走,项羽就不会灭亡。但项羽的多疑和眼光短浅,却使陈平的离间计顺利进行,项羽再三猜忌他的亚父。
范增作为一代忠臣,其为项羽的鞠躬尽瘁和苦心孤诣却换来了疏远,这是何等的不公!于是他失望了,“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而项羽,竟允了!
我猜,那范增离去时,必然是满腹感伤。西楚霸王,已非当年叔父暴死,茫然失措的少年项羽,那当初依靠在亚父肩头哭泣的头颅,如今已是高高昂起,不屑一顾了。
刘邦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时说过,“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只是那位“七十衰翁两鬓霜,西来一笑火咸阳”的老人,未至彭城,就因背疽发作而亡。但他留在我心底的,永远是那样一个果断决然的背影,永远是那样不服老、不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