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读后感30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热爱生命读后感30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3-07-19 19:16:18
导读: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呢?还是用生命来创造财富呢?带着种种疑问,我再细细品读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由于工作的繁忙,这次阅读用了我一个...

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呢?还是用生命来创造财富呢?带着种种疑问,我再细细品读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由于工作的繁忙,这次阅读用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更深刻领悟了生命的意义:那种对生命的热忱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对怎样追求美好梦想找到了答案。

生命是无价的。怎样体现生命的价值呢?提起这个问题我的脑海里仿佛呈现了狼狗与生命的魔鬼抗战的情景,它的执著、坚毅和不折不饶的精神,还有对生命的向往和对爱的追求。让我永远铭记在心中。即使我遇到再大的磨难,我也要不断顽强的拼搏,因为我深信热爱生命可以改变命运。

生命本身蕴涵着巨大的潜在能量。生命有时极其脆弱,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异常强大,强大得让令人惊叹。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还是饥饿、疾病的折磨,都会支撑着你勇敢地战胜它。而在背后支撑生命、提供能量的无疑就是坚定的信念。只要心中生存的信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窘困的处境也能绝处逢生。另一方面来说,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当人们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追求,生命便完全成了一副躯壳,与一具行尸走肉何已!

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命,也在不断的“折磨”我们,我们用大脑和双手在不断地与生命抗战,这这个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的故事: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像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无声世界飞出的“雀之灵” 著名舞蹈演员邰丽华,她是中国人的骄傲,她对舞蹈艺术执著是热爱生命的最佳典范。下面是她的是一首诗 ————

“在人类共同生存的这个星球上    生活着6亿多残疾人

我们和正常人一样热爱生命渴望艺术   我们每一个舞蹈   都是我们心灵深处搏动的节奏 表演中的每一首乐曲 都是我们血液中流淌的歌   用残疾的身躯挑战艺术的至境   将生命与激情凝练成美好的瞬间” 这首像诗一样有韵味的言语是发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心声,也是邰丽华的内心真言。 邰丽华给人第一感觉是透明、纯净,长期的无声世界使她拥有这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 直到5岁,邰丽华才知道自己的世界与别的小朋友的不一样,同龄人可以用“听声辨人”做游戏,可她与真实的世界隔着一幢无声的高墙,她只好用泪水化解无助与尴尬;别的小朋友可以升入正常的小学,而她只能进聋哑学校,在一片孤寂的世界里生活。聋哑学校的律动课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振颤感受到节奏的变化。当老师将木地板上的响鼓踏得咚咚地响,一种奇怪而自然的有节奏的振动刹那间传遍邰丽华的全身,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对另一个世界新奇的感知,她激动着,她兴奋着,眸子闪亮,小脸通红,她感觉到这个世界从未有过的美好,她对老师用三个手势表示:我———喜———欢。

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欲望使她有新的决定,她决定到武汉去继续上学。(由于宜昌的聋哑学校没有中学),父母的爱怜和担心都没能挡住她前行的脚步,13岁的她只身到武汉上学,学着和正常人一样搭公车、买东西、和正常人交流。于是,湖北武汉街头多了一个清秀的小女孩,一个流连在教室中读书的聪明的中学生。只有当她用美丽的手语向你送出信息时,你才会知道她是一个聋哑姑娘。然而,这时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她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憧憬是什么。她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一天一天地长大,第一次从武汉回宜昌,远远望到自己家的家门时,她知道,自己真的长大了,长成一个大人了,而且长成一个正常人。 15岁的她已经有近10年的业余舞蹈经历。在武汉歌舞团的排练厅里,赵老师考验这个新学生的第一个舞就是《雀之灵》,尽管邰丽华已经满头大汗,但毕竟没受过正规训练,擦腿、提腿不到位不准确,手位也不协调。最后,赵老师干脆就把她一个人扔到了排练室里,一个人走了。空荡荡的排练室,一个无声的生命孤零零的。她无望、她无助,但她想不管有多么坎坷,只要前面有路,她就要过去。此后的半个月,每天的24小时中她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其他一切时间都是在舞蹈。开始的时候她只能原地转几个圈,半个月以后就转到二三百个。她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让赵老师对她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沉醉于舞蹈中的她开始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想用知识去证明自己是个生活的强者。1994年,湖北省美术学院的校园里,邰丽华再也不是那个几年前毫不引人注意的女孩,她和同龄人一样迈进大学的校门;和他们一起沐浴在大学教室的阳光里。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如今27岁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缥缈,轻灵舞动,她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假如没有当年的磨练就不会有今天,因为这位聋哑姑娘所赋予的《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她忘不了,1992年,在著名的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人类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前来演出的都是世界上*的舞蹈家、音乐家。她和同伴们作为残疾演员,被赞誉为“美与人性的使者”。 有人曾经问过邰丽华,你现在非常成功,但是有时候会不会觉得老天不公平,没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邰丽华认为,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

读完两则感人的故事,你对生命有没有感触呢?

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生命就有死亡。近几年,,社会在迅速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为了给社会带来财富,有很多艺术家、老师和商人不断的拼搏,由于身体严重透支,导致过早离开人间,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硕果,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著名导演和画家陈逸飞,因患肝硬化,享年59岁逝世,他给我们带来了美、时尚和生活的艺术是那么的贴切亲切。他对艺术的独特诠释以及对美的发现和释放深深应在观众的脑海里。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因患心脏病,享年46岁在长春逝世。她纯朴亲和的表演博得观众的喜爱。演员陈晓旭,因患乳腺癌,享年43岁在深圳逝世。她饰黛玉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浙江计量学院博士唐宏祥,他有数学、计算机、管理学三门学科背景的博士,因患重症肝炎、肝硬化,享年36岁逝世。成功浙江商人王均瑶,因患肠癌,享年38岁逝世。他成立的均瑶集团当时总资产达35亿,其个人资产达6。2亿,为人类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他们的逝世,一些社会名流对生命有很深的感悟:陈凯歌说:“大家应该都保重自己,没有健康就没有艺术”爱默生说:“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可口可乐总裁迪森说“生活如同一项掷球比赛,你的双手必须轮流抛掷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与心灵五颗球,不能让任何一颗落地。而五颗球中,工作是一颗橡皮球,掉下去会弹起来,而另四颗球——家庭、健康、朋友与心灵都是用玻璃做的,落下去就会破碎”。

生命在不断的消耗,我们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