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每当我捧着奖状回家,妈妈总会兴奋地说:“啊,桐桐,你真棒!”听到这样的称赞,我的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甜。
随后我便跑去爸爸跟前,向他炫耀我的“战绩”。他只是轻轻抬起头,看了一眼奖状,脸上微微一笑:“嗯。”然后,目光便又停在他的扶贫文件上了,偶尔也会加上一句“继续努力”,但也不会超过十个字。渐渐地,我长大了,因为爸爸工作太忙了,所以我很少向他汇报。当然,这是其一;其二,他的表扬无非就一句“嗯”。
四年级时,电视台要到我校采访,我因为诵读好,就被选为学生代表发言。站在镜头前,我回答流利,别提多带劲了。录完后,我神采奕奕地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听后激动地抱起我亲了又亲,赞扬声如雨点般落在我的身上:“啊,桐桐,真的吗?你太厉害了,你就是我的骄傲!”说完,她马上拿起手机打电话给爸爸,向他汇报,她看起来异常开心,眉毛高兴地上挑,嘴咧得大大的,久久都合不拢。而电话那头还是那冷冷的几个字:“嗯,保持吧。”又接着说,“我要加班,今晚十点才回去。”加班,加班,爸爸最爱的是工作,也不关心关心我。可妈妈即使被浇了冷水,也一样开心。那晚,我又吃了顿大餐。
晚上十点,我久久不能入眠,对爸爸妈妈截然不同的态度感到懊恼。这时爸爸回来了,我偷偷听到了他与妈妈的对话:“桐桐真棒啊!都上电视了。今天下午老莫给我打电话,说桐桐上电视了,普通话很标准,回答问题也很到位。大家都拍手称赞呢!我心想,孩子平时苦练口才真是没白费呀,的确进步巨大!辛苦你们啦!”我一下子怔住了,爸爸的语气里,不再是冷漠无情、不闻不问、“一切皆与我无关”,而是有一种难掩的开心。
后来我才知道,爸爸不是不关心我,而是不知道怎样表达。一是怕我太骄傲,二是嘴笨,他怕评价不到位,把我对朗诵、学习的热爱浇灭了。那一句“嗯”,饱含着他对我的爱,比起妈妈的“啊”看似不同,实则一样。
“啊”是热情,但有可能会过度夸张;“嗯”是含蓄,又可能会带来“无情”的误会。对此,我选择从“啊”中吸收关心和鼓励,从“嗯”中体会脚踏实地与鞭策。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