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文标题:高考作文试题:白璧微瑕好试题关 键 词:高考高中高三1500字字 数:1500字作文本文适合:高中高三作文网有话说:出国留学网(www.liux...
作文标题: 高考作文试题:白璧微瑕好试题
关 键 词: 高考 高中高三 1500字
字 数: 15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请看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 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 [注意]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不得抄袭。 这是福建省单独命题的第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尽管还是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但在今年的全国15道高考作文试题中,已经崭露头角,给人卓然不群的感觉了。 其一,改变命题的老格局。近几年全国卷都采用材料导引话题定向的模式,今年福建卷另辟蹊径,不枝不蔓,罗列10个人名供考生选择话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二,增加写作的*度。近几年全国卷,乃至今年的其他14道高考作文题,都只给考生一个话题,而且不少话题都趋向复杂化。只有福建卷为考生提供10个话题,简洁明了,不设置审题障碍,而且只定对象不限其他,给人海阔天空的感觉。 其三,加浓试题的书卷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联姻自古而然。以往的作文试题,固然能够表现多读书的好处,但从来没有像此题这样充满着浓烈的书卷味,给人不读书无以写作的感觉。 其四,体现话题的避猜性。只要考试在,应试者猜题,命题者避猜,便如同形影相随,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命题如何避猜?不能靠加大审题难度,也不能靠增加限制,而要寻找广大考生有话可说但在备考时还未说过的话题,如上海2003年的“杂”、2004年的“忙”。福建卷的作文试题不遮不掩,考生一眼便可望穿;所列的人物或文学形象,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可有几人猜得到?面对试题,只能产生失之交臂的感觉。 其五,堪称教学的指挥棒。生活和读书是写作的两大源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生活内容越来越单调,写作的生活资源几乎濒临枯竭,他们在提笔时每每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实在不足为奇。另一方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再加上学校图书资源匮乏,教师指导不力等原因,许多学生读书不多不精,积累不丰不厚,写作时搜肠刮肚、捉襟见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的指导,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从中汲取营养,以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弥补生活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当务之急。由此看来,这道高考作文试题,不仅仅在向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提出挑战,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语文教与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给人前路朗朗的感觉。 当然,金无足赤,这道作文试题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话题的设计上。以“人物”或“文学形象”为话题,从内容上说相当宽泛,但从写法上看却相当逼仄,而且是平时写作训练未曾涉及到的。比如写议论文,严格地说,以“人物”为话题,就只能写人物评论、人物评传之类,也就是说只能围绕人物来议;以“文学形象”为话题,就只好进入文学评论的领地:尽管允许从任何角度切入,选任何方面的内容来发挥。可事实上考生并不懂得该怎么写,于是用常规议论文的写法来应付,抓住人物的言行进行阐发论证,偏离了“人物”或“文学形象”这一话题。例如写孔子的“不耻下问”,不是围绕“不耻下问”来谈论孔子,而是大谈特谈什么是“不耻下问”,为什么要“不耻下问”,怎样才能做到“不耻下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简而言之,通篇是在阐述“不耻下问”,而不是谈论人物——孔子。写桑提亚哥,则抓住“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之类的话作为论点,举例子讲道理来论证其正确性,桑提亚哥只是用作引出论点的跳板罢了。大家都这么写,怎么办?总不能让广大考生都灰溜溜的吧,只好以评卷让步而告终。这样一来,以人物或文学形象为话题岂不是形同虚设?回想199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拿《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画让考生写“我更喜欢漫画《 》”,可大多数考生不懂得写画评,就用看图作文的套路写开去。今年的福建卷与此何等相似啊!
高考作文要考学生什么?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积累和表达,而不是某种文体或写法。如果话题导致写法障碍,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评卷的公平合理,那么就很难说这是一次完全成功的命题设计。 其次,作文试题的设计缺乏地方特色。既然本省独立命题,就应当追求福建特色。这道作文题列举10个人物(文学形象),居然没有一个是出自福建的,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以上仅一孔之见,且瑕不掩瑜,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试题仍不失为一道值得肯定的好题目。
关 键 词: 高考 高中高三 1500字
字 数: 15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网有话说: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大家喜欢的留学网站,出国留学前记得过来溜达下.谢谢了!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1500字的作文,题目为:《高考作文试题:白璧微瑕好试题》,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高考作文试题:白璧微瑕好试题请看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试题: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 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 [注意]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不得抄袭。 这是福建省单独命题的第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尽管还是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但在今年的全国15道高考作文试题中,已经崭露头角,给人卓然不群的感觉了。 其一,改变命题的老格局。近几年全国卷都采用材料导引话题定向的模式,今年福建卷另辟蹊径,不枝不蔓,罗列10个人名供考生选择话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二,增加写作的*度。近几年全国卷,乃至今年的其他14道高考作文题,都只给考生一个话题,而且不少话题都趋向复杂化。只有福建卷为考生提供10个话题,简洁明了,不设置审题障碍,而且只定对象不限其他,给人海阔天空的感觉。 其三,加浓试题的书卷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联姻自古而然。以往的作文试题,固然能够表现多读书的好处,但从来没有像此题这样充满着浓烈的书卷味,给人不读书无以写作的感觉。 其四,体现话题的避猜性。只要考试在,应试者猜题,命题者避猜,便如同形影相随,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命题如何避猜?不能靠加大审题难度,也不能靠增加限制,而要寻找广大考生有话可说但在备考时还未说过的话题,如上海2003年的“杂”、2004年的“忙”。福建卷的作文试题不遮不掩,考生一眼便可望穿;所列的人物或文学形象,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可有几人猜得到?面对试题,只能产生失之交臂的感觉。 其五,堪称教学的指挥棒。生活和读书是写作的两大源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生活内容越来越单调,写作的生活资源几乎濒临枯竭,他们在提笔时每每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实在不足为奇。另一方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再加上学校图书资源匮乏,教师指导不力等原因,许多学生读书不多不精,积累不丰不厚,写作时搜肠刮肚、捉襟见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的指导,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从中汲取营养,以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弥补生活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当务之急。由此看来,这道高考作文试题,不仅仅在向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提出挑战,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语文教与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给人前路朗朗的感觉。 当然,金无足赤,这道作文试题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话题的设计上。以“人物”或“文学形象”为话题,从内容上说相当宽泛,但从写法上看却相当逼仄,而且是平时写作训练未曾涉及到的。比如写议论文,严格地说,以“人物”为话题,就只能写人物评论、人物评传之类,也就是说只能围绕人物来议;以“文学形象”为话题,就只好进入文学评论的领地:尽管允许从任何角度切入,选任何方面的内容来发挥。可事实上考生并不懂得该怎么写,于是用常规议论文的写法来应付,抓住人物的言行进行阐发论证,偏离了“人物”或“文学形象”这一话题。例如写孔子的“不耻下问”,不是围绕“不耻下问”来谈论孔子,而是大谈特谈什么是“不耻下问”,为什么要“不耻下问”,怎样才能做到“不耻下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简而言之,通篇是在阐述“不耻下问”,而不是谈论人物——孔子。写桑提亚哥,则抓住“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之类的话作为论点,举例子讲道理来论证其正确性,桑提亚哥只是用作引出论点的跳板罢了。大家都这么写,怎么办?总不能让广大考生都灰溜溜的吧,只好以评卷让步而告终。这样一来,以人物或文学形象为话题岂不是形同虚设?回想199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拿《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画让考生写“我更喜欢漫画《 》”,可大多数考生不懂得写画评,就用看图作文的套路写开去。今年的福建卷与此何等相似啊!
高考作文要考学生什么?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积累和表达,而不是某种文体或写法。如果话题导致写法障碍,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评卷的公平合理,那么就很难说这是一次完全成功的命题设计。 其次,作文试题的设计缺乏地方特色。既然本省独立命题,就应当追求福建特色。这道作文题列举10个人物(文学形象),居然没有一个是出自福建的,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以上仅一孔之见,且瑕不掩瑜,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试题仍不失为一道值得肯定的好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