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1924年江浙战乱为背景,描写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举家逃难是种种可笑而又可鄙的行为。
可以说,潘先生是让人鄙弃的,他为了家人与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自己的财产,迎合军阀*,作为小学校长,却主动将学校改为妇女收容所,并在自家门口挂出红旗帜;他为了保住饭碗,为了不得罪权贵,明明是违心的,却仍为军阀书写歌颂功德的牌匾。他是麻木的,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付出代价。他虽有些小聪明,但却都用在所谓“明哲保身”上了,处事圆滑。潘先生又是虚伪的,他在逃难之中,明明是无钱去买好的食物,却向茶房说是路上吃过,在一个小小茶房面前都尚且如此要面子,更不用说他的同乡故友了。
然而,潘先生是现实的。读完文章,我感到潘先生是活的,是活生生的。他的那些各种不好,其实不都是时代所造就的吗?在那样一个战乱、动荡的年代,潘先生的选择是现实的,是可以理解的,他的种种表现,不正是为了保护自己吗?他的自私保全了他的家人,顾及了一个家庭,做好了一个父亲、丈夫的角色,当他仅仅作为人时,一个人的私欲和求生的渴望也令人理解。
所以,同情和愤恨这本相矛盾的情感,说不清为什么,同时出现在我身上。
而且潘先生的这种随遇而安、 麻木落后,并不是潘先生一个人所具有的,而是潘先生代表的一类人。所以,让潘先生,或者说让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人变得麻木,变得虚伪,变得自私的,并不是哪一个人,而是当时的那个社会。当时的那个社会,人人利己、谋私,全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并不在乎他人,正是那样一个冷酷的社会,造就了一具具像潘先生一样,没有理想,苟且偷生的行尸走肉。
因此,毁灭一个人的,并不是其他某个人,而是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潘先生只是当时千千万万受荼毒的人之一,通过他一个人,我们也能够大概了解那个社会,了解那个动荡社会对人民的伤害,这也许是这篇小说如今值得阅读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