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位于*东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爆炸成功。在罗布泊西端,有个名叫“马兰”的地方,正是当时中国科学家从事科学试验的秘密基地。《罗布泊的孩子》讲述的正是那段故事。
读罢徐鲁的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正是静静的春夜。江南正春雨,淅沥润无声。但笔者眼前,却闪现着茫茫戈壁、浩瀚大漠、倔强的胡杨树、美丽的马兰花,闪现着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大皮靴伯伯,小春的爸爸、妈妈,还有罗布泊的第二代……徐鲁用富有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尘封在历史深处的神秘世界:不是湮灭的楼兰古国,而是中国的原子弹试验基地,国之利器的锻造之地;展现了*不能忘怀的艰苦岁月,不能忘却的光荣与梦想、痛苦与磨难。这样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样一个厚重的题材,仿佛在等待着一位诗人、一位散文家,万里跋涉,深入罗布泊腹地,用独特的审美视角,用史诗般的壮阔与激情,为我们奉献一部独特而厚重、童心与诗意交相辉映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不但开拓了儿童文学表现国防军工题材的新领域,而且也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典型群像,增添了新的人物形象。《罗布泊的孩子》的问世,是当代儿童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在当下弥漫着轻阅读、浅阅读、搞笑搞怪阅读的泡沫中,它彰显着崇高、理想、信仰与美丽。
《罗布泊的孩子》分为上下两部,主线鲜明,各有侧重。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眼中的爸爸妈妈,老一代科学家的动人故事。上部主要写马兰基地初创阶段的故事,展现的是大皮靴伯伯以及郑叔叔等为研制原子弹而隐姓埋名、忍辱负重,甚至不惜牺牲青春与生命。下部则侧重于罗布泊第二代,即“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罗布泊所经历的印象深刻的、有趣的故事。
研制原子弹属于国家机密,因此那段历史也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此厚重而纷繁复杂的历史,怎么创造为一部儿童长篇小说?徐鲁以史家之胆识,毫不回避当年的历史背景,紧紧抓住人物塑造这个重点,将浓墨重彩放在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与高尚品质上。茫茫戈壁,滚滚风沙,自然条件的恶劣与艰苦自不用说,更可怕的是,当时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来报效祖国的科学家却遭到误解与审查……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作者诗意地展现了一系列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司令员大皮靴伯伯、铁马金戈的大将军都具有诗人风范。
正是这样充满情感的叙述与抒情,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叙事策略,不仅充分展现了徐鲁作为诗人与散文家的创作特色,而且使全书显得既厚重又灵动。应该说,书中人物所呈现的崇高与理想、奉献与牺牲,恰恰是当下中国最缺乏,也是现在的孩子们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