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影中的北京记忆”——致《城门开》
初读此书,是慕了它的名来,有个别致新颖的名字——《城门开》。一页页的翻去,竟是讲作者从小到大在北京的生活记忆的。合上书疑惑得扫了眼书名,在午后透过树荫的阳光下复又翻开那厚壳的书来,却与恍惚中仿佛推开了一扇门,光影中扑朔的老北京就在眼前了……
小说的作者赵振开先生极幼时便跟父母从乡下来到北京居住,见证了北京一圈又一圈的年轮,却终是宴席散尽物非人亦非,百般感慨下便以此书缅怀曾经的岁月。刚开始读它。总是着迷于其中作者多姿多彩的少年生活,惊诧与这放荡不羁的文豪拥有如此丰润的童年。渐渐的开始注意作者对于老北京的描写,那淳朴莞尔的民风,独具慧心的吆喝,风格迥异的生活,无一不轻易令我陶醉,捧着书来痴痴的想。
时间流沙般滑过,不知哪次,迈入青年的我重又翻开了这本书,这次,细细拂过这些安静、通俗、精炼,甚至有些荒诞的文字,丝丝缕缕交融杂糅的复杂情绪升腾于心间,如烟如雾。有掩饰着的悲伤吧,是当饥饿时期中“抓”起一条鱼,享受着胜利者的喜悦兴奋时却突然看到了鱼眼里的冷漠与无恋,还是和弟弟含辛茹苦养的一窝兔子在困难时被用来充饥?也有着伪装不住的狡黠吧?是用“麻雷子”搅黄了邻居家的年夜饭,亦或是中学时代晚上在宿舍里“表演”鬼故事?然而,字里行间中透露最多的气息,还是一种隐藏在欢乐笑容下的迷惘。安静、淳朴的老北京终究还是卷入了时代变迁的浪潮中,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又“如火如荼”得展开了。然而,当这一切都结束后,回首过往,却有一种虚幻、不真实,恍若隔世得感觉。日子匆匆过去,那些要好的玩伴,默默地散了;熟悉且温馨的家,渐渐的远去了,父母头上的发丝,悄悄的白了……和作者一起漫步在外表焕然一新,可在作者心中却宛如废墟的北京街道,去看一看那早已经没有丝毫痕迹,辨认不出得北京四中遗址,在萧瑟的秋风中,去想一想躺在病床上力不从心的父亲,和记忆中那个似乎“无所不能”得爸爸的身影再也没了重叠。
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因为他也实在没处可去。他突然发现自己和记忆力里明眸展颜的男孩渐行渐远,陌生的令他不安,无助,迷惘。这份迷惘的苦涩,我相信可以和每个读者产生共鸣。在俗世的日子里,换张桌子,一盏台灯,甚至一个杯子,都会令我们敏感的心啊产生无尽的愁绪,更何况是一座城,一段包含了美好童年记忆的时光呢?
抬首,明亮的白炽灯醒目的将房间映得“灯火通明”,我仿佛也体验到了作者那种无可遁形的不安,开始想念起当年朴素的日光灯管,昏暗却柔和,照明了记忆深处的张张笑脸。是的,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发展迅速,生活质量固然提高了,灵魂也失去那安逸的栖息之所,惶惶无终……
我愿珍视当下,笑着看那些花草,和身边可爱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