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人“海”不茫茫
“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只有初衷和希望不改的人,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海底两万里》中关于海洋的文字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联想到中国古代关于海的成语有:山盟海誓、海纳百川、海枯石烂、精卫填海、东海逝波,恩山义海等等。其实成语汇集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教会我做人的准则。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家无信则不和。”这是“山盟海誓”和“海枯石烂”告诉我的道理。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答应人家的事要像山海那样长久不变。“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们的生命不像长江那样无穷无尽,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孔子七十二贤的曾子更是将其定为人生的准则,杀了猪但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并最终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下来。周朝皇室周幽王,经济繁荣、军事实力强大,却因烽火戏诸侯丢失了诸侯对其的信任,被逼自刎的故事也成为笑话流传千世,让后世的我们警钟长鸣。一介布衣成为贤人流芳百世,一国之君却成笑话遗臭万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信义二字诚可贵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信义的故事数不胜数,大海见证了这一切,也告知我们做人的基础是诚实守信。
以诚信去律己,以宽容去待人。海又何不是这样呢?海纳百川,它们有的微乎其微,有的波涛汹涌,有的清澈见底,也有的浑浊不清,慈祥的大海都用他那宽广的胸怀接受他们,没有抱怨,也不怀歧视。古人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们,他们也会虚心的向他人学习自己的不足,也会谦虚的接受他人的批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得起皇帝的托付,对得起百姓的信服,也会不忘自己的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清朝官员张英的那句:“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造就了闻名中外的“六尺巷”的传奇故事。因为他能宽容的对待他人,所以他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我也从未在史书上看到有小鸡肚肠的英雄,这是因为“君子量不极,胸吞百穿流。”大海能包容一切,所以我们也因如此,在生活中包容他人,多一点温和,少一点焦急。
精卫填海,填的是信仰;海枯石烂,万物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大海教会我们的还不仅如此;东海逝波,丢失的是人生;恩山义海,教会我们永怀一颗感恩的心。人生拥有高度的自律性,把信义作为自己的处世态度,用宽容的思想去对待他人,像大海那样广泛的的学习知识,拥有自己的信仰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就是大海教会我们的,这就是中国海洋元素,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总结并简练出的道理,流传下来成为我们现代人无穷无尽的瑰宝。
【第2篇】
海里蕴含的“秘密”
在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沉浸在学习的海洋里无洋自拔”而我不仅是沉浸在学习的海洋里,也沉浸在了书里所写的海洋中.无法白拔。
《海底两万里》是我很早就知道的-本书,但从未去看,直到今年寒假,它是在1870年被法国作家凡尔纳所写的一本书,这整本书全在叙述凡尔纳的所见所闻;而书中的故事是发生于1866年,他与法国生物家阿龙纳斯的海底旅行。
刚开始,仅仅只是看了封面,我果然还是没有对它有丝毫兴趣可言,所以我抱着平常心态先去了解了作者,果然和其它书中的简介毫无差别,我也不感兴趣,只有那问话,“他的小说中的不少幻想,如今都成了现实;"这让我知道了,不是的所有故事都是幻想,不是所有的作者都只会去幻想。我开始有所期待的阅读它,它也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带着我参观了一个海底世界,带着我体验了一次心惊胆战的海底畅游。而我也成功的,因为一次次的惊喜,有了情绪的变化。
使我记印最为深刻的不是畅游的过程,而是凡尔纳所写的海底,那迷人的自然风观。可能大家只是对里面发生的情节感兴趣,而我则是被用来衬托的自然风观所吸引。那儿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岩石,贝壳和珊瑚等,简直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来;在那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珊瑚中,有穿梭着的鱼儿,它们一个个摆动着有力的尾巴,仿佛在玩小孩子之间的捉迷藏。这海里所有美好的自然风观全在我脑海中显现出来,就好像我真的看到过一样呐!
其次的,就是作者凡尔纳所写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已经很鲜明了: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船长是一个性格有些阴郁且知识又很渊博的人,他让我有种很不安的感觉,但是他也很无私,他甚至可以偿还国债,又可以做到看见朋友死去无声地落泪,他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但也有善良的-面;比如,书中他们在南极缺氧的那一次。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点空气,因为空气的稀缺,他们几乎处于虚脱的状态,在那个生死关头,尼摩船长并没有选择吸进那最后一口空气活下去,而是把活着的机会留给了教授。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被这一段打动,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决心,把唯一活下去的机会给了别人啊!尼摩船长的勇敢与智慧成为了他最为有利的双刃。
这本书知识量大,道理多。在我们没有探索,没有沉浸的地方还蕴含着秘密,蕴含着大海的美丽,去用心与自然交流吧,会遇见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