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凝于情-----读《傅雷家书》有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封家书,凝聚多少诗人的情才,让他如此反复的“拆“封”?一纸纸留言又聚集多少深沉的爱,才让这零碎的傅雷家书编订成册?答案很简单:深似海,宽如天的深情。
傅雷,一个伟大的翻译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这样深的印象不仅源于他对儿子傅聪成功欣喜的同时教导儿子谦虚为本,更表露在:儿子身处低潮,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去劝诫儿子在困难中学会坚强。当一封封家书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底中时,傅雷严父的形象便在脑海里种下种子,慢慢发芽,发芽的不是严父的“严”,而是严父的“慈”,严父的“情”。
“父爱如山”,这句话用在傅雷身上,丝毫也不为过,傅雷的爱确是如山沉重。为什么?因为里面包含的太多,有期盼,有欣喜,有忧愁,而更多的则是对儿子永恒不变的“情”与“爱”。“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本是李清照抒发内心忧愁之句。但倘若将“愁”字替换成“情”字,用在傅聪身上,倒也押韵。但给傅聪的“情”却不似李清照的愁,而是厚望与自豪之感了。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若傅雷的家书不是凝于情,恐使我觉得乏而无味,有了情,自然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但是我还得说说。
“情”一个简单的笔画,却可以拟出很多词,“亲情”,“友情”,也包括当下最敏感的话题------“爱情”,但众情之中,惟“亲情”令我觉得可敬可佩。“血浓于水”,众所周知,其实是古人验证是否为亲生子女的一种方式,虽无科学依据,但这词确确实实体现出亲情的“浓,厚,重”了。
汶川大地震,是汶川人永远抹不去的伤心记忆,其中感人的画面很多,很多。但我要说的是一个母亲的行为。大地愤怒地吼叫,不幸的她被掩埋在瓦砾下,但她却做了一个令我永生难忘的姿势,她用那柔弱的脊背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最令人 泪如雨下的是:当救援人员发现他们时,母亲已然归去,而熟睡的孩子的摇篮的手机中,有一封未发出的信息印在屏幕上--------宝贝,记住,妈妈爱你。正是这句简单的话语让我潸然泪下。这封信息是用母亲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爱换来的。它凝聚着母亲对孩子最真挚的“情”,所以变得珍贵无比。短短数字的一封“家书”不亚于傅雷的《傅雷家书》,换而言之,同样是以“情”相聚,哪有好坏之分?
无论是简单的几个字,还是苦心孤诣的长篇家书,只要是凝于情,就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他鼓掌欢呼,足以感动天地!这样伟大的爱不是深似海,宽如天,又是什么呢?这份爱,这份情,铭记于心!
【第2篇】
读《傅雷家书》 有感
《傅雷家书》主要讲述了傅雷在大儿子傅聪到海外留学期间,写给儿子的家信。这些家信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主要强调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并教导儿子一些人生哲理和生活常识。
《傅雷家书》中,既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又展现了一位爱国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教育及奉献国家,流露着深深的爱国心。
对傅雷来说,教育好自己的儿子,是履行国家、社会的一种光荣的义务,是担负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我的父亲没有多高的学历,亦不懂什么高深的哲理。他的话不多,很少过问我的学习,不论我成绩好坏,他就一句话:“你是否无愧于自己的努力。”我一直觉得父亲的似乎藏的太深,深到我难以察觉。直到一次考试失手,因为压力太大在他面前落泪时,他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的安慰时,我才知道他的爱有多深沉。他粗糙的大手是爱,他眼角的皱纹是爱,他鬓间的白发是爱。我知道我的父母有多爱我,所以我坚信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可能我们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富有文采,但他们朴实无华的叮嘱,依然如暖阳,温暖我们的心;可能我们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大爱爱国,但他们毫无保留的小爱,依旧像春雨,滋润我们的心;可能我们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名扬四海,但他们坚实温暖的臂膀,依然像港湾,遮挡我们人生的风雨。时光易逝,父母脸上的皱纹,鬓间的白发不知不觉的在增添。我们还要任性自私的享受父母的爱,到何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再后悔。
请珍惜,你们相处的每一段时光,因为你无法预知未来哪一天的再见,就会成为诀别。请爱你的父母,毫无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