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学生,便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使二者产生联系的,莫过于“教”与“学”二字。幸吾师乃是一代神偷,故吾众所学之道,便是“偷”。
偷是一门子很有讲究的学问,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偷儿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小偷小摸,鸡鸣狗盗之流尽是有失道德礼数的无能之徒,远成不了大气候,进不了“偷”的至高殿堂。吾师之“偷”,胜之远矣,是以赞其曰“神”。
学问之道,实质便是“偷以为之用”。懂得偷,学会偷,直至可以独立进行偷,利用偷,便可谓“学之有成”。
吾师是国粹专家,首要之务便是教吾等如何“偷文”,其职业病便是凡见美文,欣然偷之。
吾师见文则有三偷。一曰偷其词,词藻积累应用之术是偷文之根本。二曰偷其意,意是文章精华之所在,见文会意,见贤而思“偷”焉。文章最高境界在于其气,因此,偷文之三,便是偷其气。见贤而偷之以为用,便是“偷文三法”的精髓之所在。
鲜有人为偷正名,鲜有人终生以偷为主业,但偷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的。偷而有所得,则此生无憾矣。
孔子善偷,偷其官名之理于郯子,偷其乐理之术于莫弘,偷其鼓琴之术于师襄。故曰圣人偷无常师,吾等凡辈亦复如是。孔子善偷,故得以进而为圣人,视之,吾辈也未尝不可。
吾师所授偷之道亦是先辈诸师授予其弟子之道。诸生偷得此道于师处而后成功,进而以为师,则偷之道可代代相传永不停息,中华文化亦如是。
为偷正名,偷无止息可谓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最高体现。但凡会偷之人皆非等闲之辈。作为学生,我等是吾师精心培育的新一代偷儿。因而学会偷,不仅是个人生存发展之需要,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之所需。见浩浩五千年中华文化,实则莫过于一个“偷”字。偷之道,是一门不可轻视的学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惑之所存,师之所存。故有德之国不可无道,不可无师。故在万般颂扬偷之道之际,莫忘此道偷之于师处。
吾师爱娣,性善,甚善偷之道而又不吝授此道于吾众。吾心喜甚,特拟此文以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