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到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构成了它恒久的生命力。《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于李逵的为人,没有不拍案叫绝,认为快人快语、快人快事的。他象一块纯正的璞玉,从没有虚伪雕饰,掩盖自己的真实。
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坚强的斗争意志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人物。贫苦农民的出身使他具有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被压迫农民的典型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坚强的斗争意志。在众多的英雄中,他上梁山是最痛快的一个。在梁山好汉打闹江洲、劫法场以后,宋江走投无路,提出要投梁山泊去。李逵马上跳起来说:“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第四十一回)以独特的方式和语言,表现了他坚决的革命精神。上山之后,他又提出反皇帝的斗争目标:“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第四十一回)在斗争过程中,他多次提出这一主张。晁盖牺牲后,大家让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宋江推让,李逵说:“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个大宋皇帝却不好。”(第六十回)卢俊义上山后,宋江要让他做梁山泊主,两人推来推去,李逵大为不满,说:“我在江洲,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假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伙。”并叫道:“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子,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
宋江自上梁山后就加快了发展梁山事业的步伐,看似他非常爱梁山,但他那一心想招安的念头却告诉我们他并不爱梁山而只是把梁山作为自己飞黄腾达的跳板。而李逵则虽有时说出散伙的话来,然而正是因为他爱梁山事业,一心想着维持梁山事业的发展而说出的。在大聚义后,宋江在菊花会上做了一首《满江红》,提出希望朝廷早日招安,受到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反对,李逵是反对最激烈的一个。他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飞起一脚,把桌子也踢得粉碎。(第七十一回)后来宋江、柴进等人混到东京,想通过京师名妓李师师在皇帝面前打通招安的关节,让戴宗和李逵看门,李逵见宋江、柴进二人在里面跟李师师一起喝酒,不禁怒从心头起,便打了陪皇帝的杨太尉,一把火烧了李师师的家,大闹了东京。(第七十二回)第一次陈宗善到梁山泊招安时,李逵“扯诏谤徽宗”,不仅将诏书扯得粉碎,而且拳打了陈太尉,听说诏书乃是皇帝圣旨,他竟然说:“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些诏的官员,尽都杀了!(第七十五回)
这种强烈的彻底的反抗要求,对于李逵来说,既不是基于对革命理论的明确认识,也不是由于受到反抗斗争的前景所吸引,而纯粹是处于自发的阶级本能。李逵无疑的出身于农民阶级(尽管后来因杀人而亡命天涯),但他是那种已经从多少代农民的悲惨命运中感到非反抗不可、直觉到不斗争就无法生存的先进农民的代表。他生平不习惯于抽象思维,对事情都不加思考。他天不怕,地不怕,不计算主观力量,不考虑个人安危,一双板斧,想砍尽人间不平。他强烈要求起义,相信起义,起义本身就是他的目的。他热爱梁山、尊敬宋江,这一切也都是基于阶级的本能和直觉。作者怀着高度的热情,创造出这个反抗性极强的令人可敬可爱的人物形象。
二、纯朴正直、嫉恶如仇,怀有深厚的阶级同情心
小说除了表现李逵的革命性和反抗性这一面以外,还刻画了他的其他性格侧面,也是非常令人喜爱的。他纯朴正直、嫉恶如仇,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受压迫者,他总是怀着深厚的阶级同情心。李逵是很重义气的,但他把农民革命事业的利益看得比兄弟义气更为重要,处处表现出对梁山起义事业的无比忠诚。富于喜剧色彩的李逵负荆的故事就十分令人感动。他平日里是最信服宋*哥的,但当他误信了宋江抢夺刘太公的女儿的谣言时,便大闹忠义堂,砍刀杏黄旗;而在证实自己是搞错了时,却又主动向宋江承认错误。承认错误的方式也十分憨厚可爱。燕青问他:“李大哥,怎地好?”李逵道:“只是我性紧上做错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于哥哥便了。”燕青教他“负荆请罪”,他说:“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去干净。”(第七十三回)在上梁山后,回家搬老母上山的路上,遇到假李逵李鬼时,看到李鬼假冒自己、辱没自己的名字,本要杀了李鬼时,听李鬼说家有九十岁的老母无人赡养,便放了李鬼,还拿出十两银子相赠。在最后知道是受了骗时,就好不容情地将李鬼杀掉。
他在江洲城里做小牢子时,宋江正好断配道江洲,戴宗要他好生服侍宋江,不要贪酒,平日最喜欢喝酒的他,就真的戒了酒,早晚寸步不离地服侍宋江。(第三十九回)李逵在斗争中也是最英勇无畏的。江洲劫法场时,他从茶楼上跳下来,赤条条抡着两把板斧大砍大杀,这是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不会忘记的。凡有战斗,他必冲锋在前。有一次宋江不让他参加,他就说:“兄弟若闲便要生病,若不叫我去时,独自也要走一遭。”果然一气之下,操起两把板斧,独自杀到凌州,打破北门,杀掉贪官,运着府库银两,得胜上山。(第六十七回)
李逵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毫无虚假,无论想什么,都心口如一。他该爱则爱,该恨则恨,该怒则怒,该骂责骂。为了宋江在江洲赌输了钱要耍赖时,表现出了他的坦率的性格;从在与宋江初次见面时所说的“若真是个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赚我拜了,你却笑我。”得知真实及时雨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他的质朴和纯真,就是在赌输了钱想赖的时候,碰到了宋江,“李逵见了,惶恐满面,便道:‘哥哥休怪,铁牛闲常只是赌直,今日不想输了哥哥的银子,又没得钱来相请哥哥,喉急了,时下做出些不直来。’”通过这些言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浪漫的,好像不懂事理的人物来,然而这正是李逵性格的本质所在。
三、本性优良,朴诚坦率,但做事却显得莽撞
李逵具有优良的本性,他朴诚坦率,但是在做事上却显得非常莽撞,做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思考前因后果,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就去做,如为招待宋江去强讨鲜鱼,与张顺发生争斗时,李逵莽撞地上了渔船到了江心去与张顺打斗,最后被张顺弄得吃了一肚子水,差点被淹死。幸亏宋江有张横的家书,唤住张顺,并将李逵救上岸来,不然就会被淹死。这正是李逵莽撞所造成的。明知自己捉不到鱼,偏要到船上去捉,最后弄得鱼都跑了;明知自己的水性不如张顺,却莽撞地到江心去与其打斗,最后弄得自己“喘作一团,口里只吐白水。”捉鱼莽撞的结果只是让自己一个人吃了亏,然而劫法场救宋江由于莽撞差点儿让大家逃不掉。当大家救了宋江后,由于不认识路跟着李逵走时,李逵不想着引大家赶快逃走,而是只顾自己杀人直到前面尽是淘淘一派江水,无旱路时,才想到救大家。更绝的是,他想到的不是救大家尽快逃走那是非之地,而是再杀入城去,不顾城内有五七千军马要和蔡九知府一发都砍了。弄得大家不知怎么好,幸好张顺带着舰队及时赶到,救下大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杀韩伯龙就是一个例子。虽然韩伯龙来投奔梁山,但当韩伯龙还没有成为梁山好汉时却声称自己是梁山好汉时,李逵恼怒起来就把其杀死了。
李逵的莽撞是大家所共知的,同样李逵的粗鲁也是闻名天下的。李逵的粗鲁也非常具有个性化。他与鲁智深不同,鲁智深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开始总说一句话“洒家是个粗人。”而李逵呢?有时承认自己粗鲁,如第一次遇见晁盖说:“大哥休怪铁牛粗鲁。”也有时却不承认自己是粗人,如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时,戴宗说他粗鲁,他却说:“我问大哥,怎地是粗鲁。”当李逵遇到李鬼时听说李鬼有九十岁的老母要养时,只给了李鬼十两银子,也不管这银子是否会被别人抢去或这银子是否真会用来养母,这点就说明了李逵的粗鲁是纯朴的粗鲁,直性子的粗鲁。
四、孝与残忍的矛盾体
李逵有很多性格可以与其他梁山好汉作对比,但也有两点性格则是无法比的,第一就是李逵的孝。听见公孙胜搬取老母,便想到自己家有老母,抱头痛哭之后,也去搬取。不幸他的老母在沂岭被虎所吃,他一连杀了四条老虎。他的杀虎和武松的打虎是不同的,武松处于自卫,而他则是恨之深的宣发。大破无为军,捉住了黄文炳,由他来动手割杀,他说得好:“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只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这正如杀虎一样,不但恨之深,而且是把个人的仇恨扩大到担负了友朋的仇恨,这精神,只有铁牛才抒发得痛快,抒发得真切!第二是杀人如麻。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问军官与百姓,投降与不投降,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下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这在江洲劫法场一节表现得特别明显。再如三打祝家庄时,明知扈家庄已投降了,当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板斧向已经归顺的扈成,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后,别说读者,就连宋江等人都看不下去。真不知道扈三娘是怎么接受这一现实的。所幸全书避开了这一点,否则,以李逵的这种行为,扈三娘、朱同等人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梁山内部的火拼是迟早的事,何况好汉们之间的矛盾还远不止这些,但都在江湖义气的名目下被遮蔽了。由此可见李逵好乱杀人,不讲策略的残忍的一面。
残忍与孝表面上看是一个矛盾,其实从根本意义上说又是统一的,具体到李逵这个人物形象本身,我们可以看到,他每一次发善心或者孝心都是对自己的朋友和亲人或者是他看来与自己境遇很相近的人的。在孝与义气的作用下,他会偶尔的表现出其善良的一面,也正是应了那句老话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个再残忍的人物,也会在偶尔和不经意间表现出自己的一丝深藏于心底的善良来。但李逵大部分的时间里给读者的印象又都是残忍的,暴虐的,我们可以用“没有理性”来概括他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是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他一直所处的生活环境共同造成的,一个没有读过书并且一直在大牢里工作,接触的都是罪犯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是残忍的,暴虐的。表象上的残忍真正暴露出来的则是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内心是狂躁的,没有理性的,失去逻辑的,这正是这个人物所生活的环境应该造就的形象。
他表象的残忍中带着尘封心底深处的善良,他对宋江的忠心和对母亲的孝心中又带着对朝廷的叛逆和对敌人或者他认为的敌人的憎恨。他是善恶分明的,他是矛盾交织的。马克思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既存在于现实也存在于文学作品。一个浑身上下充满着突出矛盾的李逵成就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也成全书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带着愚昧的忠心、朴实的孝心和狂躁、残忍性格的李逵形象,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个完美的文学形象。
《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的。作者在细节描写上的艺术匠心使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由于他们不同的环境遭遇,不同的生活条件,因此他们的性格也各不相同。宋江出身于吏,因此他是一个善用权术的奸诈之人;武松出身于小市民,因此他精细;鲁智深出身于军官,经验丰富,因此粗中有细,机警,知道如何安全身退。而李逵呢?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因此他朴诚、坦率、具强烈的反抗精神,嫉恶如仇的性格,而又因为农民的自身和缺陷造成了他粗鲁、莽撞和好杀人的性格。在古往今来文学作品的英雄人物中,多少高大全的形象随时光流逝而被人淡忘,而正是这个叫人又爱、又恨,时而给读者悲伤、时而逗读者开怀、时而叫读者愤概、时而又令读者惋惜的李逵叫人情不自禁的喜欢,就是掩上书本也深入脑海,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