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知音——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说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更要让孩子通过《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来体味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关于《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有多种版本的传说,然而这篇课文所记录的传说流传最广。我们知道传说是人们美好心愿的一种自然流露,因为人们从这篇传说中看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贝多芬,也看到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家。
这篇传说故事只是记录了贝多芬的所见所闻,并没有记录贝多芬的所思所想,而这恰恰是《月光曲》产生的核心所在。所以,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条文章的暗线,让他成为我教学的主线。
文中第九自然段,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节奏、旋律、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然而这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让学生在感受皮鞋匠的联想——月亮和大海的变化中,去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认识。在学生对《月光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景,把《月光曲》通过听音乐、看图片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音乐与美丽的画面中领悟《月光曲》的主旋律。此时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乐曲会融为一体,学生们眼前的景象会更加具体化,更丰富对《月光曲》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课文。但今天这节课,在这一环节中并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想还是学生读得少了,老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细读,没有让学生去入情入境地读,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我想如果有这样的细读的铺垫的话,可能效果会好一些。再加上我们是借班作课,学生和老师之间也有一些生疏,如果在上课之前,我和学生进行一些语言的交流的话,可能会好一些。
贝多芬的创作的激情来自何处,是教学的难点。再这一环节中,我以“到底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使他创作出《月光曲》呢”逐步引领学生进入文本,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两部分来理解的。一个是第三自然段,也就是兄妹俩的对话,教学这一部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自悟,以情景体验为核心,以感情朗读为重点,体会盲姑娘虽然家境贫穷,但她对音乐却充满了向往和追求,她不仅热爱音乐,而且还很懂事,从而使得贝多芬深深地感动。还有就是第六、七自然段,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则以学生质疑感悟,以探究性学习为重点。从而明白贝多芬的创作是为知音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