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坐井观天 亲子 小学一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一年级
作文来源: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一年级的作文,题目为:《亲子共读《坐井观天》》,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亲子共读《坐井观天》
众所周知,一些成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今天,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坐井观天》吧。这则寓言故事已家喻户晓,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底观看天际。比喻人的视野范围狭小,只局限于眼前的区域,缺少一种广义的宏观视角。试想: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题记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片断一:听一听——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听讲故事,学习第一自然段。
妈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同步演示多媒体课件)
孩子:喜欢!我们最爱听妈妈讲故事了,还能看动画片。
妈妈:那好,现在讲一个故事——《坐井观天》。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孩子:哦,是我们课本的第十三课,题目叫《坐井观天》。
这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评析:《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声情并茂地以故事导入,加上多媒体很快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情感磁场,激发了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
片断二:讲一讲——讲读词句引导理解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青蛙问: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答: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妈妈:“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孩子:“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讲读第四、五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妈妈:“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奎仁:“大话”就是指夸张的话。
妈妈: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
奎元: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
妈妈: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奎仁: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妈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
奎元:“无边无际”是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形容天非常大。
讲读第六、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妈妈: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孩子:因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妈妈:“我不会弄错的。”表示青蛙,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啊。那么,小鸟为什么笑了?
孩子: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妈妈: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
孩子: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妈妈:“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什么?
孩子:是表示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吧。
片段三:做一做——动手实验解惑释疑
妈妈: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
孩子: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妈妈:青蛙究竟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我们来拿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起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奎仁: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天花板我们的视线被挡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奎元:平时看,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妈妈:孩子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孩子:坐在井里的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评析:此片断的共读中,先让孩子质疑,再让他们动手做一个小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参与的空间,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孩子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片段四:看一看——媒体巧用悟明寓意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妈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奎仁:小鸟飞过了许多地方,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城市……飞过的地方多,看到的多,知道得也就多。
奎元:小鸟看到了美丽的高山,广阔的原野,还有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青蛙成天坐在井里头,看到的也就少了。
妈妈:对,小鸟见识广,青蛙见识少。
孩子:要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不能做个“井底之蛙”。
评析:通过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并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由看到的自然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了深刻教育。
片段五:说一说——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妈妈: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
奎仁:青蛙错了。
妈妈: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青蛙只有从井底跳出井外才能认识到自己错了。
妈妈:瞧!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从井里跳出来了,嘴里还不停地说些什么呢?
奎仁:哇!天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原来真是我错了。小鸟,对不起!
奎元:呀!山真高,田野绿油油的,公路像一条条带子……我不跳出井,就不知道这么多,太谢谢你了,小鸟!
评析:透过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说的欲望,发散了思维。孩子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片段六: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现情境
指导孩子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
首先,配上动作互演,一个演小鸟,一个演青蛙。
接着,自告奋勇表演,事先准备好,看谁演得好。
评析:通过演一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孩子动情入境。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评:本文共分七个自然段落,创设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情景。通过听、讲、做、看、说、演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在轻松愉快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很好地提高了主动学习地能力。故事在强调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应该开阔思维、眼界放开的同时,然后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我们才不会做一只井底之蛙。
后记:当我们再对这则寓言故事分析后,会有更深刻和实际的启示。青蛙该不该跳出井来看天。答案是肯定的。但它为什么要“跳出来”呢? 青蛙跳出来看看的目的不该只是看天有多大,而是应该在欣赏了自然界的美妙、知道了天有多大的信息后,看是否有适合其生存的地方和繁衍的环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