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全集》读后感10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李太白全集》读后感10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3-12-20 09:43:48
导读:信念的追随——《李太白全集》读后感李白在我眼中曾是侠肝义胆、浪漫不羁、人生称意的天才诗人。余光中曾赞他“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秀口一吐,就是...

信念的追随——《李太白全集》读后感

李白在我眼中曾是侠肝义胆、浪漫不羁、人生称意的天才诗人。余光中曾赞他“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起初我一直认为李白的一生只有饮酒作诗,好不快活,但当我读了《李太白全集》后,才发现就是这样一位飘逸洒脱的天才却在追求济世建功的路上屡屡碰壁,经历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辛酸与坎坷。即便如此直到垂死他仍然追随着自己的人生信条。

李白自幼勤奋好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由于受儒家“达者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李白在青少年时期就把济世建功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

李白生活的蜀中是一个有着任侠风气的地方,侠士风概对李白有很大的影响。魏颢《李翰林集序》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在《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句更明了地体现出诗人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生活的向往。“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的仗义疏财也是他初始对“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济世思想的实践。

公元724年,李白离开故乡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安陆为中心,开启了他漫长的仗剑远游生活。这期间也拜访了许多达官贵人,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如流传甚广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才华横溢的李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通过科举入仕,而唐朝政治开明,广开仕途,李白选择通过漫游、干谒、行侠仗义的方式受到朝廷重视,从而入朝为官。

经过漫长的等待,公元742年,41岁的李白终于被唐玄宗召入宫,任职翰林院,得到辅佐君王济世建功的机会。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44年,李白遭到权贵之人的诋毁,被唐玄宗“赐金还放”,从此浪漫不羁的诗人胸中充满了抑郁不平之气。

仕途失意的李白再度进入漫游时期,一直到天宝十四载结束。自嘲“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心中充满愤懑之情,写下了无数表达怀才不遇之情的诗歌。李白先后写下三首《行路难》,反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思想。之后又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自我对光明、*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李白内心还是无法割舍济世的理想,官场失意的他被卷入了战乱的漩涡。

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在避祸远遁与出仕圆梦之间苦苦挣扎。就在这时,永王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于是一直暗藏在李白心中的建功报国的理想再次被点燃,自命“济乱之才”的李白再次出仕。安史之乱开始后第二年,永王兵败,李白随之被左迁流放至夜郎。李白虽然被流放,再次受到打击,却依然心系苍生,心怀天下。最后带着怀才不遇的愤懑,未能济世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虽然如此,但我想李白若回首往事,一定不会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是他对自己理想的付出,或许最终没能成功,但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一切都值得。他的传奇一生将永远被人们传唱。

诗仙李白为何能够流芳千古,历来被百家传唱?过人的才华不必说,潇洒的个性也不必说。但同样脱俗的还有李白对济世的执着。李白一直将济世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一生虽大部分时间身为布衣,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与重用。但是不论权贵或贫困,李白始终有一颗普度众生,济世建功的心灵,相信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任侠漫游时,李白仗义疏财,尽自己所有力量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为官时,李白一心报国,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几经辗转,做过翰林,也从军杀过敌。赴汤蹈火为的就是他执着的济世情怀。坚定自己信念的人,永远值得敬仰! 

怀着对李白的敬仰,再读一首首游仙诗或是侠客诗,对他不再是管窥之说,感叹的将不仅仅是诗人才华横溢的辞藻,还有在诗人游仙外衣下的一颗意欲济世的赤诚之心。不论受到怎样的挫折,李白都不曾放弃济世的理想。即使被流放,或是被污蔑,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一刻也没有停止,永远保留着希望。诗人《将进酒》所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最好的证明。童话家王尔德曾说过“我们生活在阴沟,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而李白正是那仰望星空的人。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顺境或逆境,都不忘初心。这也正是李白济世情怀的最好践行。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巧克力有不同口味,看不出来,只有品尝才知道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其实不仅李白的人生是这样的不可预测,我们的人生也是。我们又是否因为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放弃自己曾经无比期翼的梦想呢?可与李白受到的苦难比起来,我们的这些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你不可能预测明天,甚至是下一分钟,你的人生将发生什么改变。但不论今后的人生称意与否,不忘自己最初的想法,像诗仙一样永远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即使它可能不被人们所理解。永远追随自己的人生信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有始有终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