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弥衡之死作文8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有感于弥衡之死作文8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1-11-26 07:01:47
导读:近读《三国》,名士祢衡可称得上是历史第一“愤青”,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不如他的,不用他的,不真诚的,不恭敬的,他见一个骂一个。曹操在被弥衡当众羞辱数次后,恼羞成...

近读《三国》,名士祢衡可称得上是历史第一“愤青”,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不如他的,不用他的,不真诚的,不恭敬的,他见一个骂一个。曹操在被弥衡当众羞辱数次后,恼羞成怒,老谋深算的他不动声色的把他送到死神门前,果然在黄祖那里呆了没多久,弥衡死于非命。临走时还像鹤唳九天一样高亢地鸣叫着。

唐朝另一位大才子陈子昂,也是才高八斗,无人赏识。一日,他在京城中偶遇一人,贩卖一把珍贵的祖传古琴,可是无人问津,不禁触动了他的心事,“纵是好琴,难遇知音”,当即买下这把琴,有人请他抚琴一曲,他说第二天在宣杨楼备下薄酒,再来抚琴。第二天,文人墨客们一个个揣着好奇心都来凑趣。子昂抚完一曲,起身长叹:“难道子昂的才华不及一把古琴?”顿时把琴砸个稀烂。在座宾客无不吃惊,随即他们接到了陈子昂的诗稿,于是,陈子昂的名声就此传遍京城。

两个人同是有才,同是怀才不遇,却一个咒骂,一个请客,咒骂的把自己骂到了阴间,请客的把自己请上了九天。

年轻人,阳刚气盛是有的,怀才不遇也是有的,毕竟初出茅庐,识得你的人不多,我们要学会绽放自己的光芒,叫别人一点一点地看清自己,而不是一味的高喊,呼吁。

很有才华的人,往往年轻得一点就炸,那么请千万不要愤怒,这只是在浪费时间。在得到别人认可之前,悲伤的时候也要面带微笑,该道歉时要道歉,当坚持变得没有意义时要放手,不必以大声呼喊来引起别人注意,要用心去诉说去传递,不论自以为多么伟大都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收敛锋芒散发光芒。所谓“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疾风来了,挺直腰板去面对。路就在脚下,是千里马的自然跑得远,昂起头颅,用铁蹄丈量世界,就不愁不会成功,成功后自然会光芒四射。

因此,想要傲,必先熬,熬出名堂,熬出资本,十年辛苦磨一剑,这就要看人的忍术了。未成功前,要忍,别人的批评,别人的指摘,以及别人的不在乎,甚至别人的不屑,都要忍。不要因为高调而被看不惯的人扼死在成功的半道上,就算是站在成功的门口,也要忍。忍是一种态度,一种策略,忍可以在痛苦挣扎中自救。忍是在苦难中求生存并发展的基本功夫。“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亦是一种自尊。不自重的人,他会高声呼喊,吸引别人的眼球来看自己的窘状。先贤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试想,倘若你不忍,又何以迈开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呢?面对人生悲惨的厄运,不忍,则言不逊;言不逊,则心不静;心不静,则思不顺。成功之前的一番忍耐就是为了要提升自我,如果让愤怒阻隔了思考,还怎么能提高?得不到提高,还忍什么?忍不了,又怎能成功?弥衡不忍一时之怒气,终招祸患,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锋芒毕露,只会徒留狂名;韬晦隐忍,才能脱颖而出。正所谓“欲上天堂,必先下地狱”,“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但还有一点须得注意,忍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切不可磨掉人的志向。由忍升华为静,它是为出击蓄力,不是一味的退让。

削尖了锥子是用来扎东西的,不是用来刺人的。有了才华,又何须高调,正如平原君所说,锥子放进布袋中,只要足够锋利,自己便会刺出。而常常呼喝,拿腔作势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心虚,担心自己的光芒会被他人隐匿,急着呼喝告诉别人自己还在这里。他们用叫嚣坦露出愚昧和空洞,还自我感觉良好。就算真是不可多得的良才,风流太过,锋芒四射,木秀于林,风尚摧之,何况此木不仅不能做栋梁之材,还乱扎人,其瑕疵盖过了才华,如此之木,风不来摧,也会遭雷劈。最厌生活中一些人,自己说句话、做个事定要让全世界人一起见证。目中无人,心高气傲,从不对镜自照。以自我为中心,恨不能把全世界的人拿来作自己茶余饭后的笑料,竭自己之所能去否认别人,对别人吆五喝六,借别人的宽容显摆自己,终究他们不会有好果子吃。

细致做事,低调做人,不嚷嚷,不乱咒骂,找到机会适宜地推销自己,方是良策。愤怒不如请人吃酒,咒骂不如卧薪尝胆,高调不如绽放光芒,自己唱一曲蛟龙戏水,终有一日百炼成钢,扶摇直上九万里。

简评:有才之人也要韬光养晦、学会隐忍,这是作者读《三国》后明白的道理,也是她要告诫我们的一个真理。“*代有才人出”,这本来是一个谁都知道的真理,但当你这个人才还锥处囔中时,光有自我感觉良好而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不断强大起来,强大到如太阳一样,别人无法掩饰你的光芒时,自然就脱颖而出了。这个世界太复杂,须知别人都不是以你为中心的,所以,你还是“细致做事,低调做人”吧。作为一名中学生,能有此境界,我们应该恭喜她。作为一篇文章,她对材料的运用,她对事理的论述都该是我们要刮目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