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千年,中国人从不缺乏做人的自信。《论语·雍也》一章记载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而文采多于朴实,又有些华而不实。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从曾经诸子百家争鸣到如今人大代表共商国家大事,从曾经黄河流域的部落到如今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国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更树立了为人的标准——君子。为人处事,中国人强调外观上文明儒雅,内心饱含家国情怀。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君子处世的标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总有千般不顺,君子也有文明之风。
文明是一个国家处处体现出来的文化积淀。春秋战国时期,战火纷飞,无数人们思考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治理,于是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子游学的文化繁荣景象。那是我们的原生文化,是属于我们的文明。泱泱大国,不仅要有横跨港珠澳的大桥,也要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萍”的诵读;不仅要有沟通世界的高铁,也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不仅要有高速发展的经济,也要有每个中国人对小小筷子内在文化的了解。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思考的过程,对自我认知的过程。而文明的形成就是文化不断进步,不断走向繁荣的过程,以至于走向世界,给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
文明,来源于强大的内心自信,来源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浩然正气,尽乎心而止于礼。英国的绅士和淑女教育是闻名世界的,他们有优雅的举止,得体的着装,秉承着不给别人找麻烦的理念精致的生活。杨澜曾说她在英国留学时的房东太太教会了她一句话:“你整洁的穿着,你干净的仪容是你对他人的尊重。优雅是骨子里的。”我想,如果一个民族能够在任何场合都保持优雅,有较高的素质,那应是一个可以称作文明的民族。当我们自觉排队,当我们学会为他人解围,当我们懂得保护好环境卫生,不让自己失礼于人前,那应该是我们更文明的时候了。如此,文明,便可成为我们的闪亮名片。
一个人的自信表现于平静的表情,一个国家的自信表现在战略的定力,如今,中国前行在一条走向文明,走向世界,走向强盛的道路上。*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要做到文明于心,外化于形。我们就更应该推动我国的文化发展,塑造素质高尚,行为文明的公民形象。不断进取,不断奋斗,让中国成为一个文明的大国,则个人有君子风度,国家为礼仪之邦。
《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让我们以人文化天下,让文化与素质齐飞,让中国更加自信,更加文明的屹立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