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泡油圆
那天,我们到爷爷家泡油圆,我高兴得走路都连蹦带跳的。爷爷家可热闹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全往他家挤。大油锅、大面板已经在院子里摆好。面板上一个个手臂粗的大白萝卜,让人口齿生津。面板上还有豆腐,那是爷爷从早市刚买来的,这样的豆腐新鲜。葱一定要用小葱,它比大葱更香。当然还要有猪肉。
食材准备就绪,身强力壮的叔叔们就上场了。不一会儿,白萝卜、豆腐、葱、猪肉都切成了丁儿。看着大小半平方厘米左右的丁儿,我暗暗称赞:好手艺!我们将丁儿倒入大盆,撒上盐搅拌,不需要其他佐料。
另一边,阿姨开始做面糊。倒入粉,加上水、适量的盐,搅拌成面桨,放置10到20分钟。烧油锅,油一定要用菜油,这样炸出来的油圆才香。油烧至七分热时,油圆就可以下锅了。这时候,奶奶上场了,只见奶奶提起油圆构,舀入面浆,舀满,油圆构浸入油锅,提起,倒出面浆,这样油圆构里就有了一个面胚子,就像蛋挞胚。接着,放馅儿,再舀入适量的面浆盖住馅儿,放入油锅。
这时,你会看见油圆外表金黄、棱角分明,呈六边形。奶奶说,油圆稳固的“蜂房式”六边形外表,内中豆腐、白萝卜、葱映衬的“青白分明”,活脱脱是仙居人山民性格的展现,朴素内敛、沉着观变、历久弥坚。
“开吃咯——”忽然一声吆喝传入我的耳朵。小伙伴们一窝蜂用了过来,一手一个,也顾不了烫,边吹边吃,好香啊。闻着香味,吃着油圆,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满满的幸福。
【第2篇】
美味的饺饼筒
我的家乡天台,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美食,例如扁食、麦饼、糊拉汰……但最令我百吃不厌的还要数饺饼筒了。
农历腊月廿九那天,太婆和奶奶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了。她们洗的洗,切的切,炒的炒,厨房里奏出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出了一盆盆香气十足的馅料,有猪肝、鸡蛋、胡萝卜、芹菜等等,真是丰盛啊!
接着,只见太婆把一大盆面糊端到煤气灶旁边,然后打开火,把平底锅烧热,最后,用手抓了一把面糊,平摊在锅上。眨眼间,锅里结出了一张乳白色的面皮,太婆轻轻用手一提,一张面皮就完成了,我不禁赞叹道:“太婆,您的手艺可真好!”
我和奶奶立刻行动,开始包饺饼筒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从肉到蔬菜,每种我喜欢吃的馅料各抓了一把,把它们一层一层地叠在面皮上,再把面皮两边多余的部分往里折,最后,抓住两边一直往上折。就这样,一根长条形的饺饼筒就完成了。奶奶把包好的饺饼筒放在平底锅上,煎至两面金黄。出锅后,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唇齿间溢满了浓浓的香味,真是太美味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垂涎三尺呢?欢迎你们来天台山品尝美味的饺饼筒。